近期,云南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的工作人员忙着到农户家跟踪调研,到烟田进行取样,助力做好春耕。
“我们的目的,就是用科技服务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大理白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娟短短几句话,道出了大理烟草科技小院成立的初衷。
自2022年成立以来,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科研人员围绕洱海保护、绿色生产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2022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带领下,由云南农业大学赵正雄教授牵头,大理烟草科技小院研发出适合洱海流域的“一代肥”绿色智能肥。2023年,他们试验推广使用“一代肥”绿色智能肥。绿色智能肥的使用能有效平衡烟株养分供需,在保障烟叶生产质量的基础上,肥料施用总体投入减少50%左右。
2024年,他们在原有肥料施用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在洱海流域2.28万亩烟田推广使用“二代肥”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有效保障大理烟区生态环境安全。“二代肥”不仅能够增强作物新陈代谢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还能活化土壤,抑制土传病害,提高生产质量效益。
李娟告诉记者,今年烟草专用复合微生物肥推广计划已经印发,计划实现洱海流域植烟区域全覆盖。推广复合微生物肥只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举措之一,围绕产业融合发展,他们做了大量工作。
大理市湾桥镇烟农杨明旺便是受益者之一。
杨明旺说,烟草科技小院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将烟草与其他农业产业有机融合,探索出“烟叶+鲜食玉米+油菜薹”种植模式,实现一年三熟。
烟叶采收后,烟农在烟田内种植鲜食玉米,吸收冗余养分,减少肥料流失;玉米收获后,烟草科技小院联系企业统一收购,拓展全产业链;后续,烟农可继续种植油菜薹,菜花观赏、菜薹鲜食、菜籽榨油,“一菜三用”,助农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我们着力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培养实用型乡土人才。”李娟说。
基于此,他们以烟草科技小院为依托,为科研院所、高校等搭建服务农业农村的平台,促进科研要素向农村集聚、科研成果在农村落地。他们通过业务培训和田间课堂将科研人才、技术骨干与烟农紧密联系起来,把知识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去年4月以来,他们共组织肥料施用技术培训21场次,培训烟农1382户。
下一步,云南烟区将充分发挥烟草科技小院平台优势,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