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走进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三佳村的烟稻轮作区,烟后稻田郁郁葱葱、丰收在望,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
近年来,广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以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坚持烟叶“精、优、特”定位,持续深化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烟叶生产管理转型,推进烟叶生产绿色发展,让绿色成为广东烟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推进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是烟草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针对烟区病虫害防控现状,广东烟区系统强化绿色防控,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立体式绿色防控新模式并逐步推广应用至大农业作物生产中,助力生态烟区建设。
在三佳村的稻田旁,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绿色防控设施静静伫立,为农业生产提供无形的病虫害“防护网”。
“在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在田间安上了这些装置,用来诱杀烟青虫、斜纹夜蛾等害虫,烟叶的病虫害少多了。”三佳村烟稻轮作基地负责人刘富说,有了绿色防控设施,农业生产更加省心省力。
近年来,广东烟区积极构建“以虫治虫”防控体系,大力推广应用蚜茧蜂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烟蚜危害;安装性诱捕器,进一步防控二化螟、三化螟、灰飞虱等害虫,2023年烟叶整体防虫效率达到70%以上,烟叶病害损失率降至5%以内。
“每年烟草公司都来给我们放蚜茧蜂防治蚜虫,每亩地还提供1个性诱捕器和诱芯,每亩烟田的收益提高了140元以上。”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烟农付德良满意地说。
为进一步提升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效果,广东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以“蚜茧蜂+红彩瑞猎蝽+性诱捕器”防治病虫害,不仅在烟区全面推广,还在油菜、辣椒、花生、水稻等农作物生产中应用,整体防虫效率达到70%以上。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烟叶绿色生产的基础,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前没有机耕道,这些小路遇到下雨天就烂糟糟。现在不仅路修好了,水渠也是硬化过的,水源供应有保障,晚稻长势更旺了!”在南雄市油山镇,正在稻田里忙碌的烟农郭岭南高兴地说。
按照立足烟叶生产、服务大农业的工作思路,广东省局(公司)积极参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多部门协同发力,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通过农机推广、土地整理、烟田宜机化改造等措施持续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一体推进基本烟田“建、管、用”各项措施落实。
“通过持续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我们有效解决了山区旱地烟田的灌溉问题和低洼地区烟田的排涝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烟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广东省局(公司)烟叶处处长罗福命说。
在土壤保育方面,广东烟区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强化工商研深度合作,因地制宜开展土壤保育与改良技术研究,通过绿肥、秸秆还田、生物炭改良土壤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
2023年,广东烟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2.35%,实现绿肥与秸秆还田7.24万亩,有机肥施用100%覆盖。
积极融入大农业发展
“这一片旱坡地以前除了种烟叶,种其他作物收成都不好。2020年我们引进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实现了精准滴灌,生产稳定多了,而且每年烟稻、烟菜、烟果轮作后,病虫害也减少了。”今年5月,在广东烟叶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参观现场三佳村烟叶种植基地,烟垄上铺设着一根根黑色的滴灌带,犹如烟田的一条条“血管”,为烟苗输送所需的水肥营养,刘富自豪地向参会人员介绍起了自己的“致富经”。
刘富的“致富经”是广东烟区“旱改水项目”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烟区积极推动烟叶生产融入大农业发展,不断完善“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粮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烟农多元增收,推广烟稻轮作14.88万亩。2023年,广东烟区多元增收总产值7400余万元,主业增收、烟稻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聚焦建好、用好、管好基本烟田,广东烟区逐步调减零星分散烟区,推进烟田土地流转和集中连片经营,创建粮烟融合绿色防控示范区,大力推进“一企一策”定制化生产,着力彰显烟叶绿色生态特色。
对此,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原料所所长金保锋表示:“广东烟叶定制化开发有了很大的进步,是我们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
良田还需良种。聚焦培育优质烟叶新品系和土壤改良工作,广东烟区积极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加快新品种研发。“我们基于烟区生态特色,选育出优质、适产、抗逆性强、烘烤特性好的烤烟新品系‘NX212’,下一步将聚焦配套栽培和调制技术开发,让新品种更好地彰显生态特色。”广东省烟草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赵伟才说。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广东省局(公司)表示,下一步将聚焦粮烟产业规划协同融合、设施共享融合、生产技术互利融合、种植主体共育融合,推动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助力烟农增收致富、烟区乡村振兴,全力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