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攀枝花的一个小山村里,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蜿蜒的梯田上,这里是烤烟种植户老李的家园。年过半百的老李,皮肤被岁月和阳光刻画得如同这片土地一样坚韧,他的眼里总闪烁着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面对连年干旱、异常气候常态化给烤烟种植带来的挑战,老李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与新技术同行,将农机农艺融合的智慧和抗旱移栽的技术带到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机艺融合闯出“新农人”之路
回忆起往年的移栽季节,老李的心头总会涌上一丝苦涩。与往年情况更为严重的是,结合今年年度气象预测预报及烟区实际,2024年移栽期持续高温干旱已成定局,烟区土壤失墒严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部分烟区溪河断流,水库、山坪塘干涸,水井、水窖蓄水不足,严重制约移栽进度及抗旱保苗。
“以前的烤烟全靠人力,一家老小弯腰驼背在田里,把烟苗一棵棵种下,遇到干旱年,眼看着辛辛苦苦培育的烟苗因为缺水而枯萎,心里那个急啊。”老李说这话时,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身旁的新式移栽机,看着整整齐齐铺设在烟田的滴灌带,眼中却闪着光,那是对改变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
改变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仁和区局(分公司)大龙潭烟点举办了一场关于现代烟草农业农机农艺融合的推广会,老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在现场,一台台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简易移栽机、一排排铺设整齐有序的水肥一体化滴灌带吸引了他的目光。“那机器,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完成移栽,还能根据土壤情况自动调整深度,最重要的是能配合“免打窝”水肥一体化技术,让烟苗在干旱季节也有好收成。”老李激动地描述第一次见到智能移栽机时的情景。
“免打窝”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四川省烟草公司攀枝花市公司结合山区地势地貌、水源利用现状等自主研发、改进的烤烟栽培工艺,将原有的“覆膜机、水肥滴灌带”等农机农具与“整地起垄、先膜后烟”栽培技术深度融合,对烤烟移栽流程进行再造,将传统的基肥圈施改为条施、无孔地膜改为有孔地膜、先烟后膜改为先膜后烟、膜上铺管改为膜下铺管、粒状追肥改为粉状肥、人工施肥改为水肥药一体,同步取消打窝、覆土、揭膜、培土工序,通过“六改四减”将传统的栽烟模式优化为“整地-起垄-覆膜铺管-栽烟-滴水”五步栽烟法,将烤烟移栽过程中的打塘、施肥、浇水(底水、定根水)、移栽、防虫、杀菌、盖膜、引苗等九道工序融为一体,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老李决定尝试引进这些“新伙伴”。起初,烟农们对这些高科技玩意儿持怀疑态度,但老李坚信:“要想走出困境,就得敢于尝鲜。”他开始学习如何操作智能设备,了解抗旱移栽的最新科技,比如通过调整滴灌带孔距大小解决烟株间垄面滴水不均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起垄、打搪、施肥等农事生产工艺提升移栽效率等。
烟草科技点亮希望的田野
老李的田间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简易移栽器、覆膜铺管一体机穿梭于整齐的烟田之间,自动覆盖上一行行滴灌带、一层层地膜,随后一棵棵烟苗准确无误地落进预先打好的孔洞中。这套流程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在持续干旱的日子里,烟苗也能保持足够的水分,茁壮成长。
老李的田里,绿油油的烟苗展现出勃勃生机,与周围的传统烟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让他成为了村里的“明星”,也逐渐改变了烟农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看法。“看着那些烟苗一天天长大,我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老李自豪地说。
攀枝花烟草专卖局(公司)总农艺师张映杰说道:“为了移栽工作按时完成,我们从年初开始,及早谋划、多措并举,在产前投入扶持政策中将有限的资金向核心烟区倾斜、职业烟农倾斜,向烟农急需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配套倾斜,引导烟农自购移栽机具、水肥一体化动力设施、主管、支管等,同时组织烟农采取挖塘蓄水,安排烟技员分村挂片,帮助种植户联系车辆、组织烟农开展运水移栽,全力组织抗旱保苗、抗旱移栽,移栽中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指导烟农最大限度节约移栽保苗用水,缩短移栽周期、提高移栽质量,做好移栽工作。”通过精简栽烟工艺、强化农事操作,仅移栽环节亩均用工量从3.33个降至1.59个,全市累计建设千亩村31个、万担乡11个,分别同比增加3个、1个,核心产能占比达到70.59%。
传承创新孕育新质生产力
老李抗旱移栽、减工降本成功案例迅速在周边村庄传开,引来了邻近农户的学习和效仿。老李不仅不吝分享自己的经验,还主动组织起技术交流会,因地制宜讲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抗旱措施,带动大家一起走上现代化农业的道路。
“我这一辈子,就和这土地打交道,现在有了这些新科技,种地不再那么辛苦,还能有好收成,我觉得特别满足。”老李望着绿油油的烟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们也能继续这份事业,用更先进的方法,让这片土地更加繁荣。”
老李的故事,是激发新质生产力,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与传统农业融合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在面对自然挑战时,人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在烤烟移栽这个古老的环节中,农机农艺的融合与抗旱移栽技术的应用,正书写着现代农业的新篇章,为乡村带来新的希望与活力。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