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水稻种植区田间管理
即将成熟的旱地水稻
工人在千亩蚕豆种植区田间劳作
旱地水稻机械化收割
冬日煦暖,登上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中和营镇一处名为“黑果山”的小山坡远眺,数万亩连片耕地尽收眼底,目力所及之处,是5000亩南方旱地水稻种植区,2023年10月收割之后,不少地块已翻犁晒垡;西北方向,上千亩连片的蚕豆地绿意盎然。
2023年,按照云南省红河州委、州政府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部署,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协同开远市委、市政府,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的指导下,于中和营镇实施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建设,在高质量推动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按照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围绕回答好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料生产‘在哪里种、谁来种,用什么方式种’的‘发展三问’,在以粮稳烟、以烟促粮、粮烟协同方面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发展的路子,助力农业提效、乡村振兴。”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艳梅说。
胸怀“国之大者”
扛牢保障粮食安全责任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诗《敕勒歌》中,描述了我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时隔千年之后,近似的场景在中和营镇再现,美丽的草原变成了如今南方旱地水稻种植区。
2022年,在朱有勇院士团队指导下,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协同开远市委、市政府在中和营试种500余亩南方旱地水稻取得成功,为规模化推广此项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500余亩南方旱地水稻喜获丰收,背后的情况不能不提。中和营镇数万亩连片地为喀斯特中、低山地地貌,彼时区内严重干旱缺水,当地群众发展农业产业举步维艰。
2009年,开远市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重特大旱情,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工程性缺水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愈发凸显。
为改善这一状况,2011年,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协同开远市委、市政府,向上级申报了开远市“东山基地单元”项目,涉及灌溉用水、机耕路等现代农业基础工程。“东山基地单元”项目烟草出资1亿余元,划分为包括中和营镇在内的三个项目区,其中,中和营镇项目区的规划面积最大,设计灌溉面积覆盖8万余亩耕地。
“东山基地单元”项目建成后,当地群众的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发展设施农业有了强有力支撑,曾经以玉米为主种农作物的生产模式发生转变,马铃薯种植逐渐形成规模。
然而,受市场波动影响,价格起伏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当地群众种植马铃薯如同“押宝”一般,价格好的年份有赚头,价格波动大的年份,成本难收回。
另一个“堵点”是中和营镇只有少量水田,其余地块大多为平缓的丘陵旱地,要在这样的耕作条件下种出稻谷,在工程实施前,绝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
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助力农村发展,对于中和营镇而言,应时应势推动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2023年年初,由开远市委、市政府牵头,中和营镇党委、镇政府为主体,由开远市农投公司通过自主流转及农民带土地入股的方式,在黑果山片区流转了年限不低于10年的1万亩土地,红河州烟草专卖局争取每亩300元的行业政策性土地流转金补贴。
“按照规划,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的种粮区和种烟区各为一半,以轮作模式开展生产,发挥稻烟交替种植对土地的保育作用,实现优质稳定产出。”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党委委员高松说。
2023年国庆节后,走进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南方旱地水稻种植区,黄绿相间的稻子地随着低矮的丘陵起伏,饱满的稻穗低着头,清风拂过,掀起阵阵稻浪,不是画卷,胜似画卷。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基于成熟技术保障和专业团队指导,由开远市农投公司主导在中和营镇万亩粮烟协同项目区种植的5000亩南方旱地水稻喜获丰收,据开远市农业农村局和朱有勇院士团队专家实地测产,亩均收获稻谷650.2公斤。
坚持守正创新
打通原料生产关键节点
黑果山以南约5分钟车程,100座纯电冷热一体多功能烤房整齐排列,覆盖烤房群的钢架大棚顶上,安装着光伏发电板。与烤房群一路之隔的,是集回潮、专业化分级、收购等功能为一体的仓库,仓库上方同样也安装着光伏发电板。
“这些光伏发电板总装机容量4兆瓦,日均发电量1.5万千瓦时,并网发电后,在烘烤期间可保障75座烤房用电需求。”开远市烟草专卖局主要负责人雷荣介绍,在非烘烤季,烤房群中具备冷藏功能的50座烤房可直接作为冷库使用,有效总容积为3000立方米,为解决当地时销农产品收购端冷链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便利。
此前,受农业产业调整影响,“东山基地单元”项目烟区面积从高点的5000余亩,锐减至2022年的400多亩,粮烟粮经产业失衡、多元化可持续发展阻滞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和营镇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除了发挥保障粮食安全作用以外,还为红河州烟草专卖局破题原料生产“在哪里种、谁来种,用什么方式种”的“发展三问”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依托红河州委、州政府关于稳定全州核心烟区保障机制,将原料生产融入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对中和营项目区3万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除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以外,统筹规划经济作物种植区2万亩。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区整体规划,构建起以化肥减量化、植保绿色化、能源清洁化和资源循环化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实现以生产组织模式再造推动生产管理体系创新,即:烟区生产管理网格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专业化、管理方式数字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发挥紧邻多功能仓库的优势,聚焦提高收购效率这个关键,探索“虚拟烟站”模式,即:将站点收购系统前移至分级场地,减少由分级点集中运输至站点进行定级交售的流程;开展特色物流模式,推动原料供给与原料需求协调发展。
深挖发展潜力
打造多元现代农业体系
在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区千亩蚕豆地,一垄垄覆盖地膜、长达数百米的豆墒一字排开,尺把高的豆蔓郁郁葱葱,白色的花儿下,簇簇豆荚初见雏形。
“2023年9月底播的豆种,12月下旬摘了第一茬豆子,到2024年春节前后进入高产期,高产期将延续到2024年3月。”蚕豆地边的凉棚下,李本云正在给几名工人安排活计。李本云是浙江台州人,2023年上半年来到中和营镇,是种植这片蚕豆的合伙人之一。
眼前种植千亩蚕豆的这片耕地是李本云和其他合伙人向开远市农投公司租用的,之前是烟田,2024年属粮食轮作区,在播种旱稻前,地上作物就是眼前的蚕豆。
蚕豆种植属劳动用工密集型农业产业,李本云掰着手指头算账后表示:“从播种到前一阵子,每天要请四五十名工人劳作,眼下刚长出豆荚,工作量相对小一些,但仍然保持在二十人左右,每人每天工资约110至140元不等,到摘豆子的时候,每天的用工人数要超过60人。”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为推动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协同开远市委、市政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从非烟产业运作模式来看,实现了由政府牵头引进,全面推进“双订单”“双合同”的生产模式。与此同时,农业企业、红河州烟草专卖局下属农业公司合作开展南方旱地水稻、油菜、蚕豆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事宜,支撑起多元种植轮作模式稳定运行。
从组织方式来看,通过实施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合作社,新组建响水村、跃进村两个专业合作社,村党总支成员、村党支部和小组干部代表村集体以个人名义加入合作社,建立“政府、市农投公司、村委会(种植合作社)、烟农合作社、烟农”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实施政府主导的烟区大产业规划,种植合作社统一开展生产经营管理,烟农合作社组建产业工人开展专业化服务,推动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模式好不好用,群众最有发言权。34岁的李丹怀家住中和营镇响水村委会下寨村小组,2023年年初,李丹怀带着自家的25亩土地入股,拿到了不少土地流转金。
此前,李丹怀家的25亩土地之前分布在几个区域,耕作需要来回跑,非常麻烦。如今,李丹怀以远低于开远市农投公司向群众流转土地金的价格,返租经营一片面积有45亩的烟田。
两年前,李丹怀与人合伙买了一台大型拖拉机,原本打算接些零活干,没想到“订单”轻松到手。2023年年初,因带土地入股,李丹怀被当地烟农合作社吸纳为专业化机耕队队员,烟田整地备耕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有3万多元机耕费进账。“2023年,我种地、开拖拉机,以及到蚕豆地打工的纯收入,加起来有20万元嘞。”李丹怀高兴地说。
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改变的不止于此。响水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何荣军表示,此前,全村委会12个自然村、5000多人中,“外出打工的有1000多人,基本都是青壮年。”2023年得知家乡有了一个“大项目”后,有200多人回来工作了。
“2023年刚起步,经验还不足,等今年就顺畅了。”何荣军说,为了适配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村委会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接下来合作社将发展贡菜种植,目前开远市农投公司已跟一家农业公司洽谈好合作事宜,前期工作已就绪,只等节令。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