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畴县,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23年,西畴县烤烟种植面积达15690亩,实现户均收入达15.9万元,烤烟产业已然成为西畴县的支柱产业。西畴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全力做精做强烤烟主业基础上,同时积极探寻利用烟草产业资源开展多元产业发展,帮助烟农增收,带领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起来,群众才会富起来,人才才会留下来、乡村才会振兴起来!”这是西畴县生产技术员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大家行动的初心,更是支撑大家攻坚克难的信念。
蚌谷乡大吉厂烟区产业综合体。
自2019年起,西畴县开始探索利用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来发展多元产业,如何流转利用土地?如何引进配套产业?如何构建运营体系?这是当时困扰大家最大的问题。那段时间,生产技术员们每天奔走于项目考察、产业规划、群众动员、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用行动解决困扰,面对基层群众的不解和阻挠,大家总是一家家做工作、一遍遍耐心解释,并同步引导烟农合作社协力开展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最终,经过3个月的不懈努力,成功建设西畴县第一个与烟配套的产业孵化基地、第一个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蚌谷乡长箐烟区产业综合体,在蚌谷乡长箐村成功流转核心烟区土地1000亩,引进试验种植了紫薯、魔芋、葛根、向日葵、丹参、玉米等与烟配套产业,实现了“烟+N”多产业发展。
西畴县将目光聚焦在兴街镇最大的种烟村——三光村,通过充分整合土地、人力、技术资源,在兴街镇三光村建设起了一个州级烟区产业综合体——杨梅冲烟区产业综合体,流转土地2020亩,种植烤烟1260亩,轮作760亩,构建起以“合作社+村集体”发展为主体,以政府主导、烟草推动、企业合作、职业烟农自愿全程参与的运行模式,推进以烟为主、“烟+花+苦荞”种植、“‘西畴精神’教育+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群众收入。
“栽了十几年烟了,以前,只知道种烤烟就只有种烤烟的收入,哪里能想到还能有其他收入。现在,烟卖完了,地里的苦荞、万寿菊还能卖不少钱!”三光村的老烟农杨发明笑着说。
兴街镇的科技辅导员肖昌敏说:“以前,11月份地里只剩烟杆,灰蒙蒙一片,现在,地里的万寿菊花开得红艳艳,加上来旅游的人也多了,寨子里喜庆又热闹!”
西畴县抓住“粮烟协同”发展契机,从“粮+烟+N”多产业融合发展着手,在蚌谷乡大吉厂村建设起了一个国家级千亩烟区产业综合体,开展“烟+大豆+蔬菜+养殖”多产业培育。除了建设烟区综合体,西畴县还在烤烟种植面积超过千亩的兴街镇三光村、蚌谷乡长箐村、新马街乡坡脚村三个村分别成立了种植型专业合作社,全力支持多元产业发展。
烟后黄瓜喜获丰收。
除此,西畴县局(分公司)通过与蚌谷乡嫩吆吆豆腐厂实行订单生产,建立起合作“双绑”机制;借助本土品牌流量,探索新型销售终端,逐步完善线下门店;通过制定合作社积分制分红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技术措施落实,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运营模式后,‘产销分’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更高了,企业合作意愿更强了,下乡时群众都乐乐呵呵的,工作也更好开展了!”蚌谷烟站的生产技术员赵兴旺说。
今年,全县共落实烟后玉米2990亩、油菜1010亩、大豆410亩、苦荞600亩、红薯35亩、蔬菜540亩,烟后作物产值预计可达1089.73万元;通过多元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加了周边群众收入。
经过5年的努力,西畴县共有2个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1个州级烟区产业综合体,3个种植型合作社、1个综合服务型合作社;全县形成了“政府政策支持+烟草牵头引领+烟农自愿种植+合作社技术帮扶+企业订单生产+多方协作运营”的“产销分”多元产业运营模式;形成了烟后玉米、油菜、大豆、苦荞、万寿菊、薯类、蔬菜等多种烟后种植模式。5年来,西畴县烟草专卖局通过发展多元产业,累计为群众增收约2939.87万元,累计吸纳地方劳动用工3.34万人次以上,累计带动群众劳动收入300.67万元以上。
西畴县通过发展多元产业建设的现代农业新型产业经营体系,持续健全了政、工、商、农四方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了烟农增收的“新引擎”,成为了地方农业生态建设的典范。在这片石漠高原大地上,多元产业发展也使得群众的幸福之花伴着乡村振兴的“致富曲”绚烂绽放。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