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有座著名的山叫齐岳山。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齐岳山上出犟人,一旦拧上劲,八头牛也拉不回。汪营镇大沟村一组烟农钟酉胜,就是其中一个。斯斯文文的他,说话是一千个“肯定”,一万个“不变”,是出了名的“犟拐拐”。
树下“侃”烟
4月初,正是踏青访祖的时节,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技术员冉文平来到钟酉胜的烟田,只见钟酉胜正将一桶桶臭臭的农家肥倒往田里。“老钟啊,依照今年的施肥单,亩施氮量6.5公斤,化学氮6.3公斤,你不会多施吧?”冉文平故意逗他。钟酉胜一听这话就急了,“那怎么会,我只打算亩施6个氮,我这样是有道理的,你听完了再说嘛!”他一边把技术员往树阴下拉,一边说着理由。
“其一,我们这个地头,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依我多年经验,氮素不能多也不能少,氮素多了,单株产量虽高,但整体效益不佳;氮素少了,单株产量低,亩产就不高。其二,我的烟田有一面向阳,因为是东西向,太阳从早晒到晚,光照充足,只要膜覆得好,夜间温差的问题就可以解决。还有最主要的是,我找过农业科技人员,专门对这片烟田土壤进行了检测,偏酸,PH值小于6.5,所以,我在烟草部门规定的氮、磷、钾肥外,还增补了菜油饼、桐油饼和草灰肥,以适当补充土壤碱性。”
钟酉胜正在抹抑芽剂
说完,钟酉胜得意地问:“现在不都讲因地制宜嘛,我这么做不但节约了投入成本,还不会影响产量和质量,你说,我是搞对了还是搞错了?”
这时,一直在旁边没出声的另一个烟农曾令杰笑着说:“你莫光听他吹,他就是一个‘犟拐拐',只要有一点理,莫想让他转弯!”
“我觉得吧,你们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规范生产的最终目的,一是为了提升烟叶质量,二是为了让烟农多赚钱。我虽然没有全部按你们的来,但烟叶质量和个人收入都有保证,而且我还会对每年推广的新技术进行试验,好的会吸收和坚持,不适宜的就和你们商量着来。” 钟酉胜一席话,引起了技术员的深思。看来,这是一个有头脑、很固执,还有点巧干精神的烟农。
“犟人”爱书
12月20日,笔者来到齐岳山专门走访钟酉胜。
当时,他正在屋旁的烟田里进行冬耕深翻,奇怪的是,他手上还拿着一本书。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本《烤烟标准化生产技术》。
见到笔者一行,钟酉胜一脸笑容地说:“我只要一进城,就肯定会到各家书店逛一圈,淘几本书回来,这不,刚刚从书店买回来的。” 钟酉胜扬了扬手中的书说,“主要是扩膜弄不太准确,按自己的经验吧,扩太大不好,按烟田的海拔吧,扩小点较有利,但实际上,扩膜是有规格要求的。”看来,“犟人”也在不断学习和消化。
笔者指着烟田问他,“大沟这个地方主要病虫害是什么?”
钟酉胜正在研究编烟机
“我家这个地方,病虫害主要是‘玄巴虫’,书名野蛞蝓,这个东西坏得很,好好的烟叶,几天就被吃光了,但我有办法治它。”说着,他小跑进屋,取出了《野蛞蝓日温下防治》这本书。他还略带神秘地告诉我们,光按书上的弄,效果还是不大理想,根据多年经验,加了点自己摸索的窍门,效果很好。
他家的桌子上随意放着一堆书:《烤烟分级》《烤烟栽培》《土壤肥料》《密集烤房使用技巧》《烤烟国家标准》《蜜蜂养殖》……,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着购买日期和地点:新华书店、茂槐书店、纵横书店等,应有尽有。无疑,这是一个爱学习的烟农。
笔者半开玩笑地说:“老钟,搞个‘大哈数’就行哒,何必这么讲究哟!”哪知他一本正经地说:“科学这个东西,讲严谨,乱搞不得,乱搞不得。”原来,他心里对科技还是保持着绝对的神圣态度。他告诉笔者,他相信科学,但不机械照搬书本,会在书本知识指导下,主动思考和试验,讲究因地制宜——这就是他的“种烟经”。
当笔者笑称他是当地土专家时,他却面露一丝羞涩:“我只是喜欢看书,种烟时,看种烟的书,种蔬菜时,看种蔬菜的书,我还看过养殖蜜蜂、虫草种植的书,因为没上几年学,只能在用得上时‘抱抱佛脚’了。”
笔者又问他,种烟、烤烟有什么窍门?他脸上一红,“我的经验放在低海拔地区不行,就是放在平坝上也不顶用,在我这个1200多米的地方吧,还有点用。”原来,就中部叶而言,平坝上每杆烟穿烟120片上下,他坚持片烟背靠背烘烤,穿烟100片上下,利于通风排湿,不存在挂灰。他还犟着说:“别小看这点变动,如果是在连续阴雨天,穿多了,莫想烤出好烟来!”见笔者还是不太明白,他话锋一转,“算了,你们又不烤烟,说了也不懂。”看来,他话中还有保留,小窍门都藏在心中呢。
像钟酉胜一样的“犟拐拐”,在利川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通过发展种植烤烟,实现在家乡致富的梦想。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