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名叫李林珂,陕西省咸阳彬州市永乐镇湫沟村人,已年近六旬,8年前的他和周围的乡亲们一样,以种植和收购销售苹果为主,一度过着还算不错的日子。和其他乡亲们不同的是,除了粮食、果树,他还有5亩烟田。
在致富的路上,自然灾害频发带来苹果质量不尽如人意,原本波动巨大的果品生意越来越难以维计,老李因此还欠下了不少债务。5亩烟田稳稳的收入给了他希望。2015年,他把烟田扩大到35亩。
让李林珂没有想到是,当地的烟草部门给了他极大的支持,从大田管理到烘烤分级,教会了他许多烟叶种植的新技术,种植烟叶的第一年就丰收了。第二年,他完全放下了果品生意,踏上了专业种植烤烟的新路。
八年时间精耕细作,借着地方政府和烟草公司的好政策,他熟练掌握了栽植、烘烤、分级等技术。这些年,李林珂守着土地,种烟“种出”好生活,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家里的经济得到不断改善,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幸福。
“长江后浪推前浪,儿子有文化比自己能干,我这是后继有人了!”李林珂笑呵呵地说。九零后烟农李永强是老李的儿子,32岁,三年前在西安等地务工,到年底一算账,没日没夜干了一年也没挣到啥钱。老李尝到了种植烤烟的甜头,干脆把儿子也叫回来跟着自己学种烟。
父子俩的性格迥异,相处起来总是各执己见。但在种烟这件事情上高度统一:想把烟叶种好,就得像对家人一样用心照料。
李永强返乡学种烟。
“人难请,请人难,管理更难。要想取得好收益,必须抓住产业工人这个群体。从移栽开始,我就为工人在田间提供矿泉水、手套、毛巾等,合作社配备厨师,保证每天早餐一个鸡蛋,每天有肉吃,搞好后勤服务,让大家精心、安心工作,解除务工队伍的后顾之忧。”老李善于人的管理,他不但种烟技术老道,还善于管理,常年带领100多名来自周边村子的群众忙碌在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跟着老李种烟的村民,工龄最长的有8年了。
“种烟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若使用上了机械,我们便可以实现全环节的精细管理,保证每一亩烟田的产出都是高效的。”在推动种植产业走上正轨的时候,头脑活,懂技术的李永强大胆提出:烤烟种植全流程机械化作业的想法。李林珂支持儿子的建议,选择迎合时代趋势,跟上机械化的新潮流。在烟草部门的扶持下,在父子的努力下,从冬深翻、育苗、整地、移栽、中耕、植保等各个环节已初步实现机械化,亩产值亦逐步提升。
“无人机与传统人工喷雾器相比,喷洒均匀度高、雾化效果好、精准施药效率高,有效节水省药、又省出大量的劳动力,一天就可以完成种植的200亩烤烟,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李林柯开心地说,他在烤烟种植中,育苗机械化达到100%,机耕机械化达到100%,中耕机械化达到100%,起垄施肥覆膜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5%以上。
“我们种植的700多亩烤烟,每年用工量80到100人参加到烤烟生产各个环节,每年给工人工资支出大约是150万元。另外,三个技术人员年平均工资达到四万五千元左右。” 2022年,李林珂和儿子李永强共同管理的700多亩烤烟纯收入百万元以上,不仅成为乡村振兴新画卷中发展实现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辐射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李林珂越干信心越足,把目光转向邻县旬邑马栏金盆社区,牵头成立了旬邑县大财富烤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烤烟530亩。儿子还继承了他创办的彬州市金科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烤烟240亩。
李林珂为分级人员讲解烟叶分级要领。
李林珂为周边务工村民讲解烟叶采收技术。
现如今,李林珂和李永强被公认为十里八乡的能人,熟练掌握烤烟种植中移栽、田管、烘烤、分级等技术。在烟叶烘烤工场内,停着一辆辆满载烟叶的农用车,烟农们来回搬运着刚刚采收回来的鲜烟叶,工人们动作麻利,编烟、装炉、开炉烘烤,黄灿灿的烟叶经过烘烤后,摇身一变成了致富的“金叶子”。
烟叶采收期间,连片的烤烟绿中泛黄、黄中有绿,烟叶肥大,在阳光的照映下,随着微风荡起层层绿浪,父子俩总是亲自到现场,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烟地里,周边务工的群众穿梭其间忙碌地采摘烟叶,并一捆一捆扎好、搬运到指定位置。
金叶满目,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一车车金灿灿的烟叶,在收购人员的指导下,一捆捆送进分捡区。分级工作人员对送来的烟叶进行层层把关,仔细筛选把关手中的烟叶,打包员将分级好的烟叶进行整理打包,从分级、质检、上称、打包等环节相互配合,每一步都有条不紊,整个烟叶收购现场井然有序……
李永强谈起今年的收益情况,一脸的笑容透着满满获得感,种植烤烟风险小、见效快,他的240亩烤烟除去成本,大约有40多万的纯收入。
李林珂更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也细细算了一笔账,他在旬邑马栏种植的530亩烤烟,今年纯收入120多万。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