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徐亚厅接过父亲手中的烟苗,从返乡青年变成了“新农人”。凭借能吃苦、爱钻研、敢拼闯的冲劲儿,种植烤烟的第一年,收入就近8万元。
徐亚厅在烤烟大田里实施机械化作业(资料图)。
今年25岁的徐亚厅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仁和镇徐家坡人。2017年,19岁的徐亚厅怀着“致富梦”加入进城务工队伍,但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和背井离乡的孤独让徐亚厅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回来吧,现在国家政策好,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又到位,收入有保障。”有着30多年种植烤烟经历的父亲对他说。
虽对种烟从小耳濡目染,徐亚厅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农时、长势、肥料、病虫害防控、烘烤、分级等方面的技能和经验都需要积累。
在烟叶工作站 “ICIS”差异化服务工作模式下,徐亚厅成为了重点服务对象。烟站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手把手”教种植,在家人和烟站的支持下,他逐渐在烤烟种植业站稳了脚跟。
徐亚厅在烟地里放芽茧蜂(资料图)。
徐亚厅自己上网学习种植小知识,积极参加烟站组织的技术培训,虚心向烟站技术人员和老烟农请教种植技术。参加全镇农机农艺融合现场会后,徐亚厅体验到机械化培土、覆膜的高效率,主动申请参加农机操作培训,并购买培土机,租用覆膜机。农机除自己烟田使用外,还通过为其他烟农培土、覆膜增加收入,服务面积40余亩。
种植烤烟的第一年,徐亚丁收入近8万元,这让他信心大增。2024年种植意愿调查中,他意向种植20亩。“徐亚厅这个小伙子不错呢,新技术学得快,吃得苦。”仁和镇徐家坡烤烟辅导员段义德说道。
徐亚厅种植的豌豆已经挂果(资料图)。
烤烟收种结束,徐亚厅还接着发展豌豆种植。眼下,他种的15亩豌豆开始挂豆包,过不了几天,第一批青豌豆便可上市,预计收入可达7至8万元。
在施甸县,像徐亚厅这样返乡发展农业生产的年青人越来越多,科技兴烟的脚步也越来越快,无人机植保、田间地头机械化作业“科技范儿”十足,更多的乡土产业致富带头人正在农村扎根。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