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民主政治咸丰县黄金洞乡五谷坪村四组杨绪华、周宗碧夫妇在明年没有计划种烟的地里栽下百合,一身轻松地对明年的烟叶生产进行早安排,同心共走轮作换茬种植,让土地生“金”,巩固脱贫成果道路。
杨绪华、周宗碧虽是一对勤劳夫妇,曾经由于受到条件和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限制,仅靠在有限的烟田里种植烤烟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自脱贫攻坚战鼓响彻大江南北之日起,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抽调精兵强组建尖刀班进驻该村,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与乡村干部及烟叶技术员便把他纳入重点人群进行帮扶,让夫妇俩看到了脱贫摘帽的希望。
“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再也不愁没有土地轮作种烟的那些烦心事了。”杨绪华是一位种烟“老把式”,自然明白县烟草部门鼓励、支持烟农采取在连种几年的烤烟的地里轮作一两年其它作物后再种烟,修复烟田土壤,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种植效益的道理,但苦于心仪的那片宜烟抛荒地不通经济路而“望洋兴叹”。经过乡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争取项目支持,把道路修进抛荒地,他再也闲不住了,开始迈出了在复耕地上种烟的步伐。
烟技员(左)指导杨绪华选烟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夫妇俩围坐在炉火通红的火炉旁开起了家庭会,商量着怎样才能借脱贫攻坚东风,依靠勤劳双手创造财富,尽快过上富足有余日子的办法。他俩一想到烟叶技术员常常吹的“耳边风”顿觉眼前一亮,毫不犹豫拿定主意,在复耕地上种烟,稳定种烟面积,保持卖烟收入的同时,还要利用种植多年的烟田换种其他经济作物增收,拓宽增收渠道,走“烟叶+”多元增收致富道路。
2017年,杨绪华抓住冬休季节,自掏“腰包”请来两台挖掘机,利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把小地名叫岩家弯那地方租赁的50亩抛荒地翻了个“底朝天”。
那年,杨绪华、周宗碧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适时组织劳动力进入烟田,一丝不苟地按照县烟草部门推广的科技兴烟技术,移栽、管理和采烤烟叶。地里的优质烟叶长势长相明显,成熟采烤出来香,卖上了货真价实的好价钱,除了租地、买肥料、请劳力等的一些开支后,净赚了10万多。
“种了多年烟,揣进‘腰包’超过10万块钱还是头一回呢。”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的周宗碧接着说:“第一年,在烟田里学种的3亩百合也卖了7000多块钱。”
脱贫摘帽的杨绪华、周宗碧尝到了轮作换茬种植,多元增收甜头,鼓足信心,发誓要让土地生“金”,做日子越过越甜的庄稼人。
去年秋天,夫妇俩在留足种烟土地后,投入3.2万元从省外买回4500斤百合种子,种在了已经种了5年烤烟的8亩地里。
春去秋来,杨绪华、周宗碧夫妇在盘算一年收入的时候,一个喜出望外的收获让他俩笑得合不拢嘴。种在地里的烟叶又赚了10万多,采收的16000多斤百合赶俏上市,卖上了好价钱,除去买种子、请劳力和买肥料等生产投入外,再增加了10万多元收入。
帮工忙着栽百合
收获季节再出发,金秋时节,夫妇俩留足明年种植50亩烤烟土地,并在换茬的烟田里栽上了20多亩百合,争取轮作换茬种植再创佳绩。
“在换茬烟田里栽百合后再种烟,烟叶、百合都长得好,肯定卖上好价钱。原来他们动员大家走轮作种植,多元增收这条路不无道理。”
“哈哈,轮作种植地生‘金’!”杨绪华、周宗碧夫妇心里乐开了花。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