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永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着眼“三农”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坚持以烟叶产业为依托,构建了“以烟为主、粮烟协同、三产融合”的烟区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永州特色的粮烟协同发展之路。
粮烟协同稳粮稳收
金黄稻浪滚滚飞,成熟稻谷满田埋。眼下,江永县松柏乡黄甲岭烟稻轮作示范区,片片晚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期,农户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晚稻,构成一幅多彩丰收图。
一茬烟叶一茬粮,粮烟生长都靠田。近年来,永州烟草配合粮食生产布局,将烟叶产业纳入地方大农业发展规划,协同发改委、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协同推进耕地保护与利用,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改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等,增加宜农、宜机、宜粮、宜烟优质耕地数量,2005年至今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建设高标准烟田12.7万亩,建设水库5座,修建水利、农用道路2880余公里,建设烤房3万余座,育苗棚450余个,购置农业机械1.12万余套,有效保障了烟叶生产基础,解决了32.3万亩农田灌溉及部分地区防洪抗旱、生活用水等问题,为打造粮烟双优复合产业带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我和家人一起承包种了200亩烤烟,烟叶总收入有30万多元,烟后稻总收入14万多元。”谈起这些年开展烟稻轮作的情况,东安县紫溪镇烟农伍玉林喜上眉梢。
烟稻循环种植,既是农民增收的路子,也是守护粮食安全的路子。一季烟叶一季水稻的绿色生产模式,使烟叶和水稻在种植时间上刚好衔接,既利于水稻对前期肥料的吸收,又能使二季稻病虫害明显减少。水旱轮作既有效地保育了土壤,又增加土壤肥力。据统计,烟稻轮作使每亩生产成本下降100元,水稻产量每亩提高50公斤,烟农户均收入从2018年9.1万元增长至2023年19.62万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年均增速为1%,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
设施共享降本增效
十月,江华涛白烟叶联社烘烤工厂里也是一派火热的工作景象。金灿灿的稻谷堆积在塑料薄膜上的,工人正将稻谷装上斗车往烤房中搬运,还有的正拿着簸箕将烘干的稻谷装填到麻布袋里……
永州烟草充分盘活烟基设施资源,挖掘育苗大棚、烘烤工厂、农业器械的利用潜力,巧用设施闲置期,利用育苗大棚培育晚稻秧苗、蔬菜苗;利用密集烤房烘烤稻米、蘑菇、红枣等农产品;利用烟用机械为稻田翻耕整地、施肥、除草、植保……一棚多育、一房多用、一机多能,可为烟农节约人工成本每亩1000元左右,有效解决了育秧场地、农机设备设施不足等问题,助力了粮食生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棚多用,土里生金”。
轮作种植、换茬换种,专人种植是前提。为此,永州烟草主动融入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加大职业烟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种植主体培育力度,组织参加示范合作社、最美烟农评选,与湖南农业大学、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搭建人才培育平台,为粮烟协同发展注入蓬勃的人才队伍活力。
同时,聚焦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数字化应用和规范化管理四个提升,推动产业发展。2023年,全市培育和稳固新型种植主体7768户,打造烟稻复合产业带1.2万亩,烟农烟后轮作水稻面积达90%以上。
产业共融多元增收
除了水稻,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大坝洞烟区综合体的千亩芥菜也迎来大丰收,不少村民将田里的芥菜收割,经加工、分拣、包装、装车,然后抵达港澳市场。
永州烟草按照“主业稳增收、多元促增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在助农增收、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统筹推进烟叶与非烟产业协同融合、产业综合体与烟区新农村建设深度融合、烟叶基础设施与多元产业经营共享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烟农增收。
在道县,引导烟农合作社“盘活资产、多元增收”,鼓励烟农闲期种植西瓜、香菇、辣椒、芥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烟叶+N”多元经营,发展产业促增收。
在宁远县,发挥九嶷山旅游区资源优势,打造以“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特色文化”为枢纽连接成片的烟-稻田公园,培育“九嶷籼米”高端优质水稻品牌,构建在烟-稻轮作下优质稻谷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在稻田养殖鸭、禾花鱼等,推进种养一体产业链延伸。
在江永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利用江永县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资源优势,建设2000亩“烟+富硒有机蔬菜”轮作示范区,注册推广绿色优质“江永富硒有机蔬菜”品牌,逐步建成环境美、产业兴、农民富,具有浓郁特色的文化景观烟区产业综合体示范点。
永州烟草探索烟后优质稻生产、加工、销售模式,打造以烟为主的“1+N”多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烟农发展稻谷、果蔬、食用菌、特色辣椒酱、生物燃料生产、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等多元化产业10余个,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4个,可提供季节性用工岗位万余个,可实现各类产值近4000万元。
未来,永州烟草将继续扛牢稳产保供重任,为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烟叶产业作出新贡献。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