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七月,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椒园村十一组烟地里,工人们正忙着为“粮烟融合”作物(黄豆)开展锄草,这是该县今年开展“粮烟融合”的缩影。
多年来,该县通过科技创新、增加投入、政策倾斜等措施,烟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烟收入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烟叶产业是大农业的组成部分,烟田首先是农田,在推进烟田可持续经营中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推进烟田耕作制度不断优化。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提出烟叶工作中“要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拓展粮烟共生模式,在重农抓粮的大格局中进一步健全“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协同发展机制,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依托烟叶产业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效益优势,在保证烟叶生产工作中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采取“烟+油菜”“烟+黄豆”“烟+红薯”等的“烟+N”新模式、新路径,构建完善烟田耕作制度,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粮”协同发展机制,实现了粮烟互补、粮烟融合、粮烟双增效。
一块烟田,如何既种出好烟,又实现粮食增产,让粮烟协同发展?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紧紧抓住“稳烟区、稳烟农、稳烟田”这个基本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紧扣“产业融合,促农增收”这条主线,不断推进优质烟田保护和利用,走出一条“烟+油菜”“烟+黄豆”“烟+红薯”的“烟+N”种植新路子,助力烟农增收取得新突破。
“烟+黄豆”“烟+红薯”的套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烟叶旺长期需要大量水肥,成熟期期需水肥少,而黄豆和红薯前期需水肥少,后期需水肥多的特点,实现了烟叶水肥的“前促后控”,既保障了烟叶尤其上部叶品质的提升,又保障了黄豆和红薯的产量。
该县局在辖区烟叶大田移栽后,待生长接近团棵期时,组织烟农在垄上种植黄豆和红薯。据了解,今年,该县5万亩烟叶种植中,实施“烟+薯”“烟+豆”套种达8000余亩。目前,烟叶及套种作物长势喜人,待收获后,可直接销售,也可以后期进行深加工,从而进一步拓展烟农增收渠道。
“我是4月10日移栽的烟叶,4月17日播种的黄豆,目前,烟叶和黄豆长势都很好,再过10多天就可以出售鲜黄豆了。今年我种了30亩烟叶,其中20亩套种了黄豆、其余的都套种了红薯,预计今年烟叶收入17万元,红薯和黄豆收入1万元以上。”烟农覃章毅说道。
“红薯和黄豆伏在地上生长,对烟叶无影响,还有效利用了垄间肥料,提高了利用率。另一方面,红薯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避免阳光直射,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垄体水分蒸发。通过烟与红薯、黄豆的套种,‘粮烟融合’新模式不仅牢牢守住了国家‘粮袋子’,更充实了农民‘钱袋子’。”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生产科科长彭五星介绍道。
为保障烟叶和粮食科学有效生产,该县局积极寻求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烟草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图在“粮烟协同”的推进过程中以科学为引领、强化技术服务,充分运用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打造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实时监测农作物种植过程。并邀请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定期开展土壤保育等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产业效益。
“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做好烟叶主业稳收,立足烟粮协同发展,探索‘粮烟融合’发展模式,为烟农增收,乡村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不寻常之路。”该县局分管烟叶生产副经理田建伟表示。
“烟+N”模式,真正实现了以烟惠农、以农稳粮,实现粮烟融合、协同发展。人不闲,地不闲,让烟田也成为藏粮的“良田”,且在“协同”中完成土地“自我修复”,为稳烟田、保粮田打好土壤基础,实现经济支柱产业稳固,烟田粮作增产。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用地养地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加强了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为烟农增收拓展了渠道,把用地和养地有机结合起来,在烟叶和粮食生产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该县局负责人王兴斌说道。
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始终如一稳固烟叶基础,守好烟叶基本盘,积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一系列“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融合发展”的举措正在全局上下深入推进实施。下一步,该县局将继续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重农抓粮的新征程上,自觉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局,正确处理基本烟田与基本农田、烟叶产业与粮经作物、烟农增收与乡村振兴“三个关系”,全力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