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声声春耕忙,山乡田野正垦荒。走进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塔甸镇瓦哨宗村,总能被烟田里阵阵“轰隆”声吸引。村子里“80后”“90后”的农机手们熟练驾驶着翻土机在田里来回穿梭,机械化春耕如火如荼,已经翻土完成的土地光滑平整,等待着烟苗移栽。
瓦哨宗村大田烟叶种植。 溥婧 供图
“2023年,瓦哨宗村规划种烟面积2300亩,目前烤烟育苗已全部完成,现进入预整地阶段,预计今年产量34万公斤。”塔甸烟站职工耿文军介绍道。
全程机械化,烟农变轻松
烟叶是峨山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峨山县烟草分公司将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作为实现减工降本,稳定烟农队伍的重要抓手,在烤烟播种育苗、耕地、理墒、起垄、移栽、覆膜、采收、烘烤等全环节探索一条买得起、用得上、推得开、管得好、有效益的农机农艺融合发展道路,烟区机械化耕作水平和烟农种烟收益稳步提升。
目前,峨山县塔甸镇瓦哨宗村烟叶种植大部分能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用机械化操作代替烤烟生产中最费时费工的环节,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亩用工大大减少,加上合作社在各个重点环节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机械化服务,极大减轻了烟农种烟强度。
“其实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用机械作业的,总想着那么一台机器,无论是买还是租都很贵呀,担心用下来成本高。后来隔壁李全宽家用了一年,收入反倒增加了,我才算懂了这笔经济账。”瓦哨宗村村民方堂春说。
“以前种烟大部分环节需要人工完成,我们家从耕地、移栽到采收、烘烤,没有一个环节不请工,又费时又费工,遇到大家都忙的时候,工都请不到,忙活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李全宽回忆说。
李全宽说:“现在烟草公司扶持配套了各式各样的机械,很多环节全部由机械完成,省时省力又省钱,合作社还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种烟也就只用忙活五六个月。这几年我家每年都种着十几亩烤烟,只有移栽和采收环节需要请几个工,其他时候基本能靠自己家里两口子完成,这棵烟是越种越轻松了,收益也是越来越好啦。”
青年归故里,振兴有希望
起垄机、打塘机、移栽机、覆膜机、中耕培土机可以在烟叶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替代人工作业,预防病虫害可以使用无人机统一飞防喷洒农药;在烟叶烘烤时,不仅有电烤房,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烟农可以通过“一部手机种好烟”“香叶智农”手机App实现签订合同、查询技术要点等。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20来岁的年轻人,都能实现轻松化种烟,家门口致富。在这样的环境下,瓦哨宗村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们也愿意返乡,向村里流转土地种烟,如今村里涌现出不少种烟大户和年轻烟农。
瓦哨宗村党总支书记方铁春说:“机械化生产以后,不但改变了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还大大增加了务农收益,有些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一年到头赚得还不如村里农民的收入高,他们就陆续回来了,在家乡稳定地做一个产业,既提升了收入,也就近照顾着自己的家庭。”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们愿意回到村子里,加入了烟叶种植队伍当中,他们善学习、爱思考,更好地促进了瓦哨宗村的农机农艺融合。
“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又回村里做农民,更没有想到种烟让我富起来。”瓦哨宗村村民李平是一名“90后”烟农,2021年辞工返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接管家里的烟田,一边种烟一边学。借助手机、电脑搜索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逐渐掌握种植技术的李平让家里的收益一年比一年好。
返乡青年能将外面的新思想带回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在瓦哨宗村,返乡青年已经成为烟叶种植的新生力量,不断推进着瓦哨宗村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