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肇始,万象更新。在遥远的北国大地,此时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但在美丽的彩云之南,云南玉溪市新平县漠沙镇峨德村,却是阳光明媚、“火力四射”,一片片稻田在阳光下呈现金黄色泽,沉甸甸的稻穗压在枝头,微风吹过,稻浪浮沉。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就在大名鼎鼎的“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1℃,年最高气温32.8℃,总日照时数2838.7小时,无霜期316天,农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三熟”,更是优质烟叶生长的理想之地。
2021年,新平县通过“土地流转+新型种植主体+现代烟草农业”开发模式,在峨德村推进实施雪茄烟种植和晾房建设用地流转750多亩,2022年再增种植面积170亩,建成玉溪市最大的雪茄烟叶规模化种植区。
对于雪茄而言,所有一切都从土壤开始。新平县地处红河谷地,土壤为疏松、肥沃的红砂壤,非常适宜优质雪茄生长。但是,好的土壤需要好的呵护,如果不加节制地进行农业活动,就会造成肥力下降、土壤板结,从而令土地越来越贫瘠。如何在保证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养护好土地,年年有“茄”期,成为当地雪茄烟叶种植户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峨德村的这数百亩雪茄烟田,由玉溪有名的“金牌烟农”余家旭操刀。家里四代种烟、与烟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余家旭深谙土壤养护门道,为了能持续不断产出优质雪茄烟叶,在当地烟草部门指导帮助下,他在雪茄烟田里实行了“烟稻轮作”种植制度。即在一年里先种植雪茄烟叶,采收完毕后再进行水稻种植,水旱轮作,烟粮协同。
烟稻轮作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降低烟稻病虫害,实现烟叶与粮食生产协同发展,促进二者质量和效益共同提升,为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
近年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全力服务粮食安全战略,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胸怀“国之大者”,推动烟叶产业逐步融入大农业发展,在重农抓粮大格局中进一步完善“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烟粮协同发展机制,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
经过各地探索实践,“烟稻协同、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对于土壤改良、提升烟叶和水稻质量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验证。烟稻轮作协同发展,不仅稳住了烟叶质量,稳住了基本农田,更稳住了烟农们的“钱袋子”,受到了烟农们的一致欢迎。
时近正午,太阳高悬,晒在身上暖洋洋的,稻田里气温渐高,露水退去。“这时候收割最好,稻谷含水量不高,更容易晒干。”余家旭说。两台收割机轰隆隆地吼叫着开进稻田,开始收割作业。随着收割机的行进,一茬茬稻谷被吞进机器的“大口”里,稻穗被切断、收集,直接在机器内部完成脱粒,青翠的秸秆则从收割机尾部送出,在地上排成整齐的一排。
机械化作业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把一小片稻田收割完毕。收割机开到田边,村民们早已准备好口袋,将稻谷装袋打包,运到场地晾晒。地里的秸秆也不能浪费,收集起来晒干后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增强土地肥力,让今年的雪茄烟叶长得更旺。
余家旭站在地头,满意地看着一片片稻田变成一袋袋稻谷,脸上挂着欣慰的笑意。“去年烟叶收成不错,一亩地可产鲜烟叶1000公斤,稻米200公斤。稻米的产量不算高,主要还是为了养护土地,保证来年种好雪茄烟,而且跟烟叶进行轮作,稻米的品质十分优秀,很多人抢着要,能卖个好价钱。”
正说着,只见沿着田埂走来一群有说有笑的“花腰傣”女子。她们身穿独特的民族服饰,刺绣精美、银饰闪亮,腰间束着一条五色彩带,顿时吸引了一大批在田间劳作的村民们的目光。她们是余家旭请来帮忙“查漏补缺”的。机械化作业难免会有所遗漏,对于珍惜粮食的农民来说,每一穗稻谷都是宝贵的,所以在收割机之外,还需要人工来把稻田每一个角落都收割干净。
在主家的招呼下,这些傣族女人们拿着镰刀,下到收割机不便“光顾”的边边角角,将机器遗漏的稻谷收割干净,绝不任由一粒稻谷浪费。年长的傣家女人们经验丰富、手脚麻利,不到一小会儿就收割了一大捆稻谷,而年轻女孩们对于农活略显陌生,不过在同伴的示范下,很快就学得有模有样。
时间流逝,红日偏西。收割机在稻田远处轰鸣,割倒成片的稻谷;“花腰傣”则沿着田垄捡拾稻穗、捆扎稻谷,她们姿态轻盈、神情专注而轻松;余家旭站在路边,絮絮叨叨地讲起今年的烟叶种植计划……
现代与传统,机器与人力,烟叶与稻谷。
千百年来,各族群众在这片勤劳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创造出无数财富与希望。时间在光影里交替穿梭,变化的是科技与工具,不变的是农民与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勤劳、朴实的高贵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