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正是云岭高原烟叶采收进入尾声、田间地头最繁忙的时候。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研究会和朱有勇“烟粮协同”院士团队、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共同组成的课题调研宣传组,齐赴大理州巍山县、楚雄州永仁县、文山州砚山县、红河州开远市,持续跟进项目进度。
调研组深入多个乡镇了解烟后玉米及水稻旱种的情况。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研究会供图
在巍山县庙街镇,烟田里、烤房旁,烟农忙着采运烟叶,喜悦洋溢在每一个农户的脸庞。“今年我种的18亩烟叶都是连片种植,省工省力不说,烟叶品质也好。我一边采收烤烟,一边按照烟草公司推荐继续种玉米,玉米种子免费、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现在烟田里的玉米幼苗长势正好都有一筷子高了。我在家门口就能走上致富路!”烟农赵光义兴奋地说。
“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的不只是赵光义。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烟稳粮、以烟促粮,主动把烟叶生产融入乡村振兴和重农抓粮的大局中,走出了一条烟粮协同的新路。
藏粮于地,“是烟田、也是粮田”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源,农以地为本。耕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作为全国最大、最重要的优质烟叶产区,云南规划了全省基本烟田。云南烟草商业主动作为,将烟草产业发展融入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大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战略部署,推进烟粮协同发展,让烟田成为也能藏粮的“良田”。
对此,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表示:“烟草是云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好烟田和粮田的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意义非同一般。烟田要稳住,粮食也要种好,我们将烟田和粮田的协调、持续发展放在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将‘藏粮于地’落实到基本烟田中去。”
“谷田必须岁易。”用地养地,实现烟草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种植制度是关键。
轮作是烟草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不同的作物在季间、年间有顺序地轮流种植,能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均衡烟区土壤养分,减少土传病害,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
作为轮作方式的一种,套作一般可将套种作物的生育期提前30天以上,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温度和光照,避开元旦前后低温,促使套种作物提前成熟和收获,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烤烟收入的基础上,可为烟农多增加一季收益。
“简单说来,套种无须等烟叶采完、烟杆拔出甚至整地之后,再进行下一茬的作物种植。在上部烟叶采收时即可以进行套种作物的播种、移栽。”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院长、烟粮协同发展项目负责人刘雅婷介绍说,“结合云南烟区实际,我们主要选择烟后套种玉米的种植制度。”
藏粮于技,“烟粮可以协同发展”
烟叶质量要好,粮食生产也要抓牢。
烟田如何才能藏好粮?科学技术是关键一环!种植制度解决了争地矛盾,但在保障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还需要在种植的全过程发挥科技的力量。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一方面积极发挥行业体制机制优势,不但将烟叶生产中探索、积累的先进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应用到烟粮融合发展中,并大力推进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实现烟粮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也广泛借助“外脑”智慧,2022年3月18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进行座谈,双方确立了烟后套种玉米等粮食作物,在临沧、文山、红河、大理、楚雄等五地共建烟粮协同示范区的合作意向。
金秋时节的“烟粮协同”示范区,一幅五谷丰登的乡村振兴美景。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研究会供图
集科技之长,成烟粮融合之业。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迅速行动,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地区积极配合,加快推动政府、烟草、高校和合作社四方联合共建烟粮协同示范区——
区域布局择优汰劣。优选海拔800至1700米,7月下旬至11月中旬之间的活动积温大于2200℃,地块集中连片、灌排方便、肥力中等、有灌溉水源的烤烟种植区。
品种规划因地制宜。筛选与烤烟协同的作物种类,对各试验区套种的玉米品种提出参考性建议,并制定详细的套种技术方案。
田间管理科学有效。从播种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时间等多方面对示范区的烟后玉米套种进行了科学规划,在不影响烟叶采收、保障烟叶质量的同时也给玉米留足生长的空间和时间。
……
合理谋划为烟粮协同发展走好了第一步,科学动态监管才能为更好融合保驾护航。为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撑,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烟草栽培团队、相关州市农技推广站共同组成技术服务队,进行田间生产技术指导、督导,保障烟粮的高质量生产。
为更好掌握示范区情况,8月10日至14日,省烟科院与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团队赴临沧、大理的烟粮协同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查看烟后玉米的田间长势和烟叶成熟采收情况,并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讲解。截至9月中旬,云南各试验区套种作物长势良好,烟粮协同发展初见成效。
利好于民,“让农户吃了定心丸”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民致富要广开门路。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广大农民在推动烟粮协同中取得实惠,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持续发展。
烟叶采收进入中后期,下部烟叶已被采摘,烟粮协同示范区的烟田里,玉米苗“藏”在烟墒两侧茁壮生长。烟农忙完一季烟叶采收,又将照顾一茬玉米成长,虽然忙碌,但他们打心底里高兴。
玉米长势喜人。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研究会供图
看着田里的玉米小苗长势茁壮,巍山县烟农杨汝仙笑脸盈盈。问及感受,种烤烟已有20多年种烟经验的她却坦言“也曾心里没底”。“开始我对于烟后套种玉米很怀疑,怕玉米打塘播种时会对烟叶和烟根造成影响,毕竟这可是发家致富的‘金叶子’。但在农业农村局和烟草部门的技术人员耐心指导下,我发现套种并不会对烤烟造成损害。烤烟种得好,玉米种得也很好!”
而更多的农户,则对套种的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的出路感到“迷茫”。对此,云南省烟科院工作人员李军营说:“对农民而言,种出来不难,难点始终是‘怎么卖’。”
农民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云南烟草商业主动作为,想方设法找销路,给农户吃下“定心丸”。如文山烟草一方面积极推进烟粮“双合同、双订单”试点工作,另一方面搭建产业联盟,提升农特产品物资保障和市场销售能力,使各产业有机结合、扬长补短、抱团发展,前后两端共同发力,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
从生产到销售,有技术物资和出路保障,一地多用还能增产增收,云南烟农主动融入烟粮协同发展大局的热情空前高涨。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云南烟草商业在重农抓粮大局中主动作为,承担起云南农村支柱性产业的责任,促进“烟+N”产业协调、持续发展。在示范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未来云南烟草将推广可复制烟粮协同发展之路,并不断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更好促进烟粮生产绿色智能一体化发展。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