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宗舍村委会堆石头村,是一个传统的烤烟种植村,全村80多户彝族村民,有50余户多年种植烤烟。
时下正值烟叶采烤阶段,上午10点多,村里的烤烟种植户蔡永平便将采摘好的烟叶运到村里的烤房群,开始编杆入炉。
蔡永平透过观察窗查看烟叶烘烤情况。邓楚瑜摄
烤房是种植烤烟的必备设施,烘烤性能事关烟农老乡的种烟收入。早年,因村民的条件有限,堆石头村的烤房大多为土烤房,烘烤损失率多年来居高不下,一些烘烤技术一般的人家,每年要损失近20%的种烟收入。如此以往,有人又到村边堆起了石头。
“我们村以前有个习俗,村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家里有人生病时,就到村口的一处地方放几块石头,以祈不好的境遇或病痛远离自己和家人,时间久了,这堆石头越来越多,堆得比人还高,村名也因此由来。”蔡永平说。
1996年,穷得叮当响的堆石头村在当地烟草部门帮助下,学习种植烤烟,当年,试种烤烟的几户村民让大伙儿看到了盼头:一年种烤烟的收入,顶过去3年。在这几户村民的示范带动下,彼时的堆石头村,超过90%的人家都成了烤烟种植户。
种烤烟讲技术,特别是烟叶烘烤方面。
虽然种烟收入稳定,但一些村民的烘烤水平多年来还停留在老地方,遇到干旱年份或冰雹等自然灾害时,种烟收入要受很大影响,如果烘烤方面再有闪失,年底一算账,余钱所剩不多。时间一长,一些村里退出了种烤烟,改种其他作物。
2014年,为了有效解决村民们烤房老旧的问题,当地烟草部门出资帮助乡亲们在村里修建了20座卧式烤房。
村里建烤房头一年的烟叶烘烤期间,蔡永平家的土烤房出了问题,紧要关头,当地烟叶工作站的片区技术员协调他到邻村的卧式烤房群烘烤,这可让他大开了眼界。
“烘烤损失率不到土烤房的三分之一,而且省工、省成本。”蔡永平说,打那以后,只要村民们提起烟叶烘烤,他都会把这个经历分享给大家,得知堆石头村要建卧式烤房的消息后,他更是高兴得不得了。2014年6月,堆石头村的卧式烤房如期建成。
卧式烤房虽然好用,但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为了保证不出闪失,在当地烟叶工作站的建议下,堆石头村走上了专业化烘烤的路子,即由村民们推荐若干名烘烤能手参加烟叶工作站组织的培训,学成归来后负责帮助为村民们烘烤烟叶,所用的燃煤和电费由各家根据烘烤烟叶的重量支付。
8年来的实践证明,专业化烘烤模式与堆石头村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全村每年因此降低的烘烤损失近5万元。
今年采烤前,当地烟叶工作站对20座烤房进行了改造,加宽了装烟梁,使其与烟夹的长度相匹配,“我家分得500多个烟夹,没出一分钱。”蔡永平说,为了提高编烟效率,烟站前阵子向乡亲们免费提供烟夹,“使用烟夹编烟,每炉能省2个工,折合工钱200多元。”他说。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