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湖南长沙浏阳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以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为契机,在稳固烟叶产业的基础上,结合烟区产业特色,推进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为烟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烟草力量。
烟稻双收助力粮食安全
8月,暑热正盛,骄阳似火,沙市镇沙市村木山片区农田里热火朝天。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的许必敬及其子许海明熟练地操作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等各式农用机械,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晚稻插秧工作。
许必敬是个种田“老把式”,许海明是个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许家父子成立木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多亩,专门从事烤烟和水稻种植,目前已经成为浏阳最大的种粮大户。“烤烟+水稻轮作,实现烟稻双丰收。”许海明介绍道。长期单一作物的种植,容易造成稻田土壤板结、病虫害增多,不利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通过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水稻的模式,实现水旱轮作,不仅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改良了土壤结构,而且充分利用养分,实现了产质双提升,同时对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好处。
为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许家父子带领大家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一条日加工60吨大米的精加工生产线,同时,注册“木山之宝”的中高档优质稻米品牌。通过生态种植生产的特级香米,价格达到20元/公斤,仍然供不应求。下一步,借着党的利好政策,木山片区将融合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进一步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不仅实现产业提质提效,更要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小蘑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这几日,沙市镇长春村烟农忙并快乐着,当地烟农种植的草菇迎来了采收期,每天需要6-7名烟农采摘、分拣、打包,以最快的速度送上市民的餐桌。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事情做,既能增加收入,也能随时照顾到家人。”烟农周平道高兴地说道。他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和儿子患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家中仅有他一个劳动力。此前,他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烟收益。
“最近草菇批量上市,每天都可以过来采摘,一天能赚个150元,不到一个月就领到了3000元工资。”周平道主要负责浇水、采摘等工作,工作结束后回家里还可以种点蔬菜瓜果供日常食用,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周平道一家的变化,折射出长春村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这批草菇可以一直采摘到8月底,现在市场价格在15至20元一斤,销路良好,预计每亩能增收1.2万元。”长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颜竹发介绍说。草菇种植不仅对烟杆、秸秆等进行再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带动了10余名困难户就业,为他们增加了创收渠道。接下来,长春村将继续开发培育羊肚菌、赤松茸等特色产业,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烟后种瓜变身脱贫致富“金瓜瓜”
绿皮冬瓜是沙市镇的一个特色农产品,它个头大、品相好、营养成分高还更耐储存,深受经销商及消费者喜爱。一直以来,绿皮冬瓜都在4月种植、8月收获,一年一收。沙市镇河背村烟农邓彰合在浏阳市烟草局、农业农村局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聘请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对口指导,创新性开展“烤烟+冬瓜”种植模式,在烤烟收获后直接在烟田移植冬瓜苗,充分利用烟田垄体、土壤存肥等条件,达到一年两季的生产模式,大幅提高了产量,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在这里工作离家近,出工时间长,每天收入也不错,我感觉很满足。”正在田里忙活的李春丰开心地说。这片田地还有一份特殊的“任务”,承载着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传授农业知识的使命,巩固“脱贫不返贫”的攻坚成效。在这片地里长期出工的农户共有20多个,他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让小康生活越来越近。
“我们村通过稳固烤烟产业,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批致富技术能手,打造了一批独居特色的乡村致富产业,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河背村第一书记邓期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吸引更多有志村民加入到特色产业中来,在家门口实现发家致富的理想,共建美丽乡村,走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康庄大道。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