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岑巩县以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重点打造以烟为主的优质烟田,着力构建从产业组合、服务、营销、推进、布局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打开助农增收新思路,确保烟农持续稳定增收。
探索“烟+N”产业链。充分发挥烤烟产业和基础设施优势,在基本烟田采取生产接茬、轮作、设施共用等手段,探索发展“烟+蔬菜”“烟+中药材”等产业组合,推进“烟+N”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拓宽烟农增收渠道。去年来,采取烟-菜接茬模式种植白菜、西兰花、莲花白、莴苣等蔬菜2830亩,烟-药轮作模式种植百合、太子参等中药材4810亩。利用闲置大棚培育蔬菜苗2500余万株,实现育苗收入350万元。
拓展“5+N”服务链。加强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开展“5+N”综合服务,即集约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分级五项专业化服务,拓展进行专业化运输、移栽、大棚综合利用、烘烤及育苗设施设备管护、有机肥代销等N项服务。截至目前,合作社311户烟农售烟总收入4653万元,户均收入15万元;通过开展“5+N”综合服务实现总收入870.65万元,在专业化育苗、机耕、植保等专业化环节累计带动劳务就业1250人次,支付劳务费用474.74万元。
畅通“产+供+销”营销链。用好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和网络电商等多种销售模式,完善畅通产、供、销链条,实现多元产品线上线下营销。围绕“产+供+销”一体化,对接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5家,订单种植烤烟1.7万亩、蔬菜2800亩、中药材4200亩;通过“农校对接”“农超对接”等模式落实蔬菜生产950亩。同时,结合创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引导烟农通过农产品销售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发力“质量+认证”推进链。引导烟农合作社借鉴吸收农业龙头企业、非烟合作社已有标准,建立自有标准化生产体系、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严抓生产标准落实与产品安全,规范产品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抢抓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机遇,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提升经营产品档次,夯实品牌培育基础。目前,全县累计产地认证面积15.64万亩,种植业无公害产品认证2.8万吨,养殖业无公害产品认证2233.5吨。
打造“3+1+1”产业综合体。以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优化烟区布局,推动形成“三点一带一园区”产业增收布局。以客楼—天马—羊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育苗大棚、烘烤设施、轮作烟田产业化利用示范点;将烤烟种植区域向生态禀赋好、生产水平高、烟农效益好的区域倾斜,着力打造客楼-平庄-天马-羊桥烤烟集中连片增收示范带;围绕产业组合延链招商,积极引进云之瑞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建设。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