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贵州: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2022年07月21日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者:吴清海
A+ A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

贵州烟草商业系统以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在稳固烟叶产业的基础上,聚集资源要素,推进烟叶与多元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按照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确立的“政府领导、烟草主导、烟农主体、村社组织、多方参与”的建设思路,贵州烟区着力将烟区产业综合体打造成为全面展示贵州烟草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和全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平台,努力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愿景目标。

土地“活”起来

农业生产,土地是第一资源。

过去,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烟农雷祥文经常要为在哪里种烟而苦恼。作为种烟十多年的铁杆烟农,他每年都要种植四五十亩烟叶,全部是租地。要想烟叶品质好,就得开展轮作,这给雷祥文带来不小的压力。

“自己租地,不仅要费劲找,还东一块西一块的,土地破碎,种植也很不方便。”雷祥文说。

自从毕节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始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土地的问题便得到有效解决。

毕节市大方县沙厂烟叶站烟农正在进行移栽后补苗工作 。

“我们以镇村两级合作社为主体,只要是能够成片的土地全部流转出来,再反租倒包给经营主体,主要用来种植烤烟和蔬菜。”林口镇副镇长吴言纲介绍到,在林口镇,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田间地头,四通八达的机耕道两旁,成片成片的蔬菜和烟叶随风摇曳,正在茁壮成长。

“今年我的烟叶收完,明年的烟地就可以确定了,全部轮作。”雷祥文说。

截至目前,贵州烟区共建设省级试点综合体31个,共落实土地5.94万亩。其中,由村集体、烟农合作社等集中统一流转4.48万亩,占比75.4%,开阳、湄潭等11个综合体土地实现100%流转。在流转时间上,流转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比82%。

以稳定的土地为基础,各地烟草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要求开展基础建设。这些设施,不仅可以用于烟叶生产,大农业生产同样受益。

在黔西南州烟区,当地建立土地流转平台和“村委会+合作社+烟农”为主的土地流转模式,探索成立土地银行,实行集中流转、网格划分、定制定价“三统一”,推动土地高效流转、集约经营和基本烟田升级。

黔西南州白碗窑岔米综合体烟地。

在此基础上,黔西南烟区将烤房升级为生物质空气源热泵烤房,建设有机肥和生物质颗粒加工厂,烟水改造为管网,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防控天敌繁育基地,并整合育苗大棚、烤房、农机等设施设备服务烤烟和大农业,多产业共享降成本。

产业“融”起来

产业融合发展是综合体建设的核心。

在稳定烟叶种植的前提下,在配套产业选择上,贵州烟区坚持生态、绿色、中高端定位,充分挖掘地方历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建立稳定的“烟叶+”种植制度,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特色化发展,真正实现从烟叶产业“一枝独秀”到农业产业“春色满园”。

站在遵义市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产业大道上,进化镇镇长韩先军指着路两边连片的土地说:“今年道路这边种烟叶,另外一边种水稻,明年就轮换过来了。”

除了烟叶“主旋律”外,各综合体奏响“协奏曲”,产业融合唱好“多声部”,引入与烟叶协调发展、互补高效的水稻、豆类、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烟稻轮作、种养结合、烟蔬茬作等高效种植模式。

走进贵州各地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在遵义播州区花茂综合体,烟叶与水稻轮作,与蔬菜既轮作又茬作,一年四季为烟农带去收益。

枫香花茂烟区产业综合体产业工人在烟田中劳作。

在毕节金沙县安洛乡安洛河村烟区产业综合体,有机烤烟配套有机蔬菜,实现“一村一品”,开发定制化特色农产品,家家赚得盆满钵满。

在黔西南州兴义市白碗窑综合体,白碗窑镇岔米村烟农兰忠权去年种了87亩烤烟。采烤结束后,他又种植紫萝卜70亩,亩产约2500公斤。当地与云南萝卜加工厂签订收购合同,产值达到15万元。

烤烟产业设施设备综合运用,黔西南兴义市局(分公司)岔米烟叶产业综合体内育苗大棚用于种植西瓜,充分利用闲置育苗棚,发挥闲置设施设备最大价值。

得益于规模化的土地和统一的规划,各综合体在发展配套产业时首先解决市场销路,按市场订单开展产业种植,有效打消了农户的后顾之忧,让综合体发挥出更大效应。

桐梓茅石综合体是烟叶产业与当地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的一个突出样本。据茅石烟站站长张宏兵介绍,老高山食品有限公司是桐梓县的龙头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蔬菜原料。在综合体建设中,桐梓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老高山公司积极协商,大力发展“烤烟+蔬菜”种植,每年提前与老高山公司对接订单,让综合体内的农户按订单开展蔬菜种植。

此外,围绕烟叶产业需求,贵州烟区结合试点实际,积极发展有机肥自制、生物质颗粒生产和农地膜回收加工等烟叶延伸产业。围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发展方向,他们全程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探索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农业众筹等新业态,重点围绕稻米、食用菌、红薯等产业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

烟稻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烟稻病虫害,还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助力烟农增收。

农户“富”起来

乡村振兴,发展产业是为了留住人,让群众就近就业务工。

围绕“人”这个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除了烟农,贵州烟区在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中着力培养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两支队伍,并通过多种模式让群众深度参与综合体建设,让当地群众享受到综合体建设的红利。

新型经营主体是综合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贵州烟区加快培育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种植型合作社等为重点的新型种烟主体,推动烟叶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和职业化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农业公司等为主的配套产业经营主体,引导建设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基地,推动配套产业高效稳定发展。

此外,贵州烟区大力培育以产业工人队伍为主的新型服务主体,统筹产业用工需求,合理配置劳务队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专业服务范围。

63岁的刘大双是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乡廖家屯村人,由于年龄较大,外出打工没有合适的工作,他就在家里给当地烟农打工,每年从烟叶移栽开始一直干到采收结束。

“一年我差不多能赚1.4万元工钱,家里的土地租出去5亩,年收入也有2000元,足够我们老两口生活了。”刘大双说。

围绕优化生产组织模式,贵州烟区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经营主体+产业工人”的经营模式,通过社户合作、社社联合、社企联动,推动农户以产业种植、资源入股、劳务用工等多种方式参与综合体建设,实现烟叶产业“种植在户、服务在队、管理在社”和非烟产业“种植在户、服务在队、经营在社(企)”。

2021年,全省烟区产业综合体亩均综合产出达8000元以上,产值比全省其他种植业高出近一倍,重点环节专业化服务和机械化作业率分别达85%、70%以上,试点内产业体系健全完备,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体系更加高效,农户收入持续增加,烟区烟农稳定发展。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