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种了18亩烤烟,由于没经验,成了村民口中的‘菜鸟烟农’,还好有网格技术员指导,我掌握了烤烟种植的基本知识。”近日,“95后”烟农吉各贵日正在烟田里管理他的烟叶。
吉各贵日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甲甲沟村人,去年6月大学毕业后,为了照顾家人返回家乡。回村后,了解到职业烟农培育政策,在当地烟草公司派驻第一书记张展和村两委的鼓励下,把种植烟叶当成了返乡创业的第一选择。
“烟草行业近年来对我们村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上的倾情帮扶,让曾经贫困的甲甲沟一步跨千年,实现了贫困群众安居乐业,作为甲甲沟人我们心存感恩。我觉得烟叶产业很好很稳定,这也是我选择种烟的最大原因。”目前,看着烟叶长势良好,吉各贵日更加坚定了回乡种烟这条路。
普格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享有彝族“火把节之乡”的美誉,烟叶产业是彝族老乡脱贫奔康的支柱产业。今年,普格县种植烟叶4万亩,计划产烟10万担。全县职业烟农培育情况良好,“80后”烟农数量635户,占比37.31%。像吉各贵日一样,从小山村通过上学、务工等方式走出去后,又返回家乡种烟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越西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县。板桥镇桃园村村民沙马双布就是靠种烟脱贫的典型。沙马双布也曾到外地打工,但一天挣几十块钱,除了租房、吃饭和来回车费,所剩无几。
20年前,沙马双布就开始回乡种植烤烟。这些年,他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技术、开垦荒地、扩大规模,到2021年种了57亩,收入21.11万元。期间,也就很少出远门打工了,只有农闲时偶尔到镇上、县城打短工,补贴家用。
“去年春节前,烟草公司技术员到村里说,当年的烟叶种植会有比之前更有力的政策支持。”这个消息让沙马双布更有信心,2021年春节刚过,赶忙请了挖掘机、农用车把2018年被山洪冲毁的20亩河沟地重新填上土,整理成能种烟的地,种了57亩烟叶。
把地整理好后,遇见烟叶收购站的技术员到村里,沙马双布总要拉去参观他整理的新地,看土壤适不适合种烟。当技术员告诉他,新地种烟要多施农家肥后,沙马双布发动家人把自家的牛羊粪背到地里,又雇上农用车去山上养羊的亲戚家收来几车羊粪,直接运到了地头堆起,在种烟前撒在地里。
“快要烤烟了,趁天气好把烟叶的顶打了,让它在田里再好好长一下。今年,虽说雨水有点多,但总体长势还好。”近日,记者遇见了在烟地里打顶抹杈的沙马双布和妻子,看着长势整齐的烟叶,沙马双布干劲十足。他告诉记者,今年烟叶的收成应该不会差。
这几年,桃园村烟叶种植涉及70户左右村民,有9户贫困家庭因为种烟实现了脱贫。其中,就有巫且石且(“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丈夫)、沙马双布、莫洛羊扎等人。桃园村村委会主任比尔五卡说:“现在,我们村出去打工的人仅占10%,68户种了2189亩烟。即便打工,4月栽烟时,大家也要回来帮着栽完烟再出去。”
越西县是凉山州重要烟叶产区,今年全县16个乡镇42个村101个社1250户烟农种植烟叶6.23万亩,计划产烟16.5万担。
今年,凉山州种植烟叶86.35万亩,计划收购烟叶230万担,涉及10个产烟县市121个乡镇614个村3.81万户烟农。烟叶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强劲活力。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