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农田郁郁葱葱,孕育着希望。此时,即将成熟的烤烟犹如身姿挺拔的士兵们,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烟田里,迎着盛夏的微风轻拂,绿叶随风飘摇,犹如一片片绿浪,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新。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平远镇的烟农们躬身在烟田,时而中耕,时而浇水,细心呵护着即将归仓的收成。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张玉斌是这一带的种烟大户,一大清早他就带着妻子到烟地里打农药,“除虫剂不能打到靠近烟杆的嫩叶,打在成熟的叶子上,防治病虫害,早上风小最合适。”
张玉斌正在田间劳作。
“斌哥,您长得不像烟农,更像一名诗人。”看着眼前戴着眼镜的张玉斌,不同往日常见到的烟农形象,倒多了几分斯文的书生气。
“我哪会写什么诗啊!我写的诗,全都在这红土地里了,夏天是绿色的,秋天就变成金黄的……”云卷云舒,盛夏光年。这样的生活,张玉斌从1996年开始,到如今已经过了26个年头。回忆起26年前第一次种烟张玉斌感叹道“那时候把烟苗插在地里,就等着靠老天爷吃饭,慢慢才学着怎么管烟,现在我们靠技术吃饭,每年收成都很稳定!”
张玉斌的烟地在平远镇是数一数二的漂亮,他烟草部门总结的技术为依托,加上自己近年来的摸索总结,烤烟种植技术逐渐成熟、形成标准,覆盖烤烟生产全环节。优化地块选择、标准化理墒打塘、按节令移栽、机械化耕作、差别化大田中耕管理、专业化烘烤……
“让你看看农民写的诗”张玉斌向大家展示着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是烤烟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漂亮的烟田背后,是新时代农人的追求和执着。
“幸得识卿桃花面 从此阡陌多暖春”
2021年,张玉斌种植了烤烟50亩,种的是当地烟草部门新推出的特色品种KRK26,张玉斌成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平远镇高温长日照的气候使新品种的烟叶经过专业烘烤后温润如油,在传统品种面前优势尽显,把烟叶的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获得了工业企业的青睐。
“特色品种比一般品种产值高,划得来种,我当时就决定,不仅要把KRK26种好,还要把它推广开来!”2022年,平远镇富侨、和侨社区、回龙二队的大部分农户都受到张玉斌的鼓舞,种植特色品种烟叶。
张玉斌与妻子。
于是,张玉斌从“老张头”变成了“张老师”,附近的农户都来找他取经:“特色品种不耐肥,施肥只施三分之一”,“要多补充微量元素”,“种好了特色品种,比一般品种卖得好!”
现在,张玉斌不仅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每天去老乡家的地里传经授道。“我希望将来,这一片500亩、600亩都种上特色品种,周围的老乡都能过上更好地生活!”这是新时代农人的责任与担当。
“忙收心不倦,抢种意方长”
“斌哥,下那么大的雨,我们的烟都被水泡没啦!”
“没事!只要你按烟站的规定开挖排水三沟,水就能排出去!”2022年6月,仲夏夜的暴雨倾盆而至,冲刷着红土地,也冲刷着张玉斌的心。
张玉斌彻夜未眠,他很笃定按标准挖好的“三沟”可以保证烟叶不绝收,可他还要考虑,怎么样从洪水里抢出更多的烟叶。抢险要快!抢得越快,老乡们的损失降得越低!第二天一早,张玉斌就带着组织好的抗洪抢险队,来到田间地头,清理“三沟”排出洪水、二次培土修复烟叶、剔除病残叶,灾后自救安排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
现在,洪涝灾害过去后,张玉斌和老乡们的烟田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因为排水及时、培土到位、病虫害防治得当,张玉斌的地头依然是生机勃勃,孜孜不倦的他早早联系好了采烤的工人,打扫干净烤房,等待着绿叶翻化成金黄色,这是新时代农人谱写出的奋斗的诗篇。
近年来,烤烟产业迈向精细化管理,机械耕种、智慧种烟、标准化生产给烟农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释放产业活力。与此同时,以张玉斌为代表的新时代烟农正在不断成长,他们把种烤烟这门谋生的职业转化为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产业发展的驱动下,提升种烟效能、实现减工降本,从传统的“粒粒皆辛苦”到现在的“丰昌酬汗水”,烟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