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档案室里,有一张黑白老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982年,记录的是德国大陆公司副总裁斯蒂芬先生在诸城烟田考察主料烟试种的事情。
1982年,德国大陆公司副总裁斯蒂芬(右一)在诸城烟田考察主料烟试种情况。山东省局(公司)供图
这张照片钩沉出山东省烟叶生产的一段悠悠往事。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取向成为组织烟叶生产的重要依据,我国烟叶生产主要发展方向逐步从产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提高烟叶质量、推动烟叶出口创汇,山东省烟草公司成立后,积极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经验、技术和品种。
在1982年以前,“主料烟”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我国的烟叶只能作为填充料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自然不高。
在国际市场上,与填充料相比,主料烟最大的特点是外观质量好,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然而,就是这简单的两项标准,对当时山东省的烟叶而言却不容易达到,甚至被视为两座难以翻越的大山。要想翻越这两座大山,一靠品种,二靠技术。
1982年,山东省烟草公司与德国大陆公司在诸城合作试种主料烟。按照协议,一批美国G28主料烟优良品种很快漂洋过海来到诸城,育成烟苗后被移栽到诸城5000亩的土地上。
其实,选择在诸城烟区试种主料烟并非偶然。因为具备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种植基础,早在1978年诸城就被定为全国优质烟基地,1979年被定为全国烤烟出口基地。
主料烟生产对种植技术要求很高,各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生产,不能有丝毫马虎。经过180多天的努力,这批主料烟的品质得到外国专家的一致认可。主料烟试种成功,填补了我国主料烟生产的空白,翻开了我国烟叶生产新的一页。
主料烟生产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氮、磷、钾能否搭配合理。从1985年起,我省烟叶生产技术人员便以土壤化验为突破口,搞好配方施肥,同时大力推广“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种植模式。
到1987年,诸城烟区的主料烟品质已十分优良,而且生产技术水平趋于成熟稳定,其品质引得斯蒂芬不住夸赞:“在诸城看到了希望!”
1990年,诸城主料烟产量达到1500吨。当年10月,对诸城主料烟生产充满信心的斯蒂芬向美国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抛出橄榄枝。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派来的验货小组对诸城烟叶十分满意,购买了主料烟500吨、填充料500吨。
20世纪90年代,山东烟叶作为主料烟远销美国、德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首次进入国际品牌“万宝路”“555”和“七星”卷烟的配方,结束了中国烟叶只能作为填充料出口的历史。
此后,诸城烟叶受到越来越多世界知名烟草公司的青睐。
在当时的烟区,与种植其他烟叶相比,种植主料烟每亩地能多收入约200元,这对烟农有很大吸引力,也让主料烟种植得以顺利推广。
诸城主料烟试种成功后,山东省烟草公司先后安排安丘、青州、临朐、昌乐等地种植优质烟叶用以出口,从而使山东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出口烟叶基地。
在种植主料烟的过程中,烟农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抓质量能多赚钱”成为当时很多烟农的共识。山东省烟草公司因势利导,决定实行良种化种植,先后引进G140、G70、NC82等国外优良品种。随着国内外优良品种在诸城涓河两岸、渠河、潍河流域以及东南山区落地生根,这里也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良品种基地之一。
优良品种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为此,烟叶生产技术人员踏遍齐鲁大地,对当地的土壤、气候、温差、降雨量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调整原来的种植布局,取消零星种植地块,制定出新的种植方案,逐步实现了区域化种植。
此外,他们还在种植密度、施肥、田间管理、采收烘烤等方面推广先进经验,组织技术培训,把科学种烟要求印成“明白纸”发到烟农手中,将科技种烟的理念播进烟农心田。
为保证烟叶质量稳定,诸城等烟区的烟草公司还制定制度,与烟农约法三章,引导烟农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种植,确保各项种植标准落到实处。
随着“良种化、区域化、规范化”的推广,山东的烟叶生产迈上了新台阶,烟叶质量得到很大提高。1983年到1993年,仅诸城的烟叶出口量就达8.3万吨,出口创汇近2亿美元。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