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金秋的大门,夷陵大地烟叶飘香,放眼望去,成片的烟田早已褪下绿衣,微风拂过,烤烟香气沁人心脾。
宜昌地处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全省首个“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温润的气候条件为优质生态烟叶提供了“沃土”。“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收购烟叶50.4万担,实现烟农收入7亿元,上缴烟叶税2亿元,烟农户平收入由“十二五”末的4.68万元增长到“十三五”末的7.96万元。
数字背后是一串串奋斗的足迹,是一个个农村从贫穷走向富裕的真实写照,这凝聚着宜昌烟草服务农村、心系农民的不变情怀,他们助力乡村振兴,为宜昌实现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份扶农、助农、惠农的精彩答卷。
创新驱动点燃烟叶质量提升“引擎”
烟叶是烟草产业链先导环节,只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才能走出一条“供需协调平衡、供给优质高效、产业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推动烟叶工作重心由“控总量”向“稳产业”转变,提高优质烟叶原料保障能力?这是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必须回答的发展命题。
近年来,宜昌烟草立足市场需求导向,认真落实省局(公司)“以质取胜、以诚取信”的工作理念,奋力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主动把烟叶产业融入大农业,推进烟叶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着力解决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更好履行国企应尽之责。
打铁还需自身硬。“十三五”以来,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通过稳定核心烟区、坚持科技兴烟、实施绿色发展、实行定制化生产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推进由“量”到“质”的转型升级,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收购烟叶50.4万担,实现烟农收入7亿元,上缴烟叶税2亿元,烤烟收购均价由“十二五”末的27.35元/公斤提高到“十三五”末的28.35元/公斤,烤烟亩均收入由2950元提高到3260元,烟农户平收入由4.68万元增长到7.96万元。
“宜昌市、县重视烟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大、魄力强,一个上下同欲、齐抓共管、产业兴旺、协同发展的喜人局面更加巩固。”9月7日,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顾厚武在全市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表示。
宜昌市委市政府召开烟叶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将烟叶纳入全市“三农”工作大盘子,与“八大”农业主导产业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打造新的农业产业增长点。11月8日,市委农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烟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基本烟田建设与永久保护的实施意见》,全市规划14.5万亩基本烟田实施永久保护。
站在新的发展方位上,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力量,第一时间制定《全市系统“十四五”烟叶产业发展“1+3”规划》《贯彻落实全市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任务清单》,出台系列具体举措,抢抓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立足特色烟叶做实品牌效应,跑出烟叶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勇立潮头敢为先,乘风破浪正当时。2021年,全市累计收购烟叶13万担,同比增加2.82万担,增幅27.7%。烤烟均价30.68元/公斤、亩平收入3376元、烟农户均收入10.6万元,上等烟比重达71.7%,四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位,取得历史最好水平。 80个产烟村、3494户烟农、近2万从事烟叶生产的农民点“叶”成“金”,走上了小康新路。
科技兴烟
智慧秘钥开启“智造”未来
在“烟叶王国”,科技就像一座智慧之桥,将宜昌市烟草公司与烟农紧紧连在一起。
“你看它自己在喷药呢,真是高科技!”“我一个人背打药机,一天最多打10亩田,这无人机效率高呀!”……8月6日,在兴山县榛子乡和平村,一架架无人机在烟田上空穿梭,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看“稀奇”。当天,烟农罗耀海仅用半天时间,就完成自家百余亩烟田的植保作业。
“无人机有效飞行速度每秒可达10米左右,每小时理论作业面积100亩以上,非常适合高山小平原连片烟区植保作业使用。”兴山县榛子烟叶收购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无人机作业可节约30%以上的农药和60%的水资源,不仅有效降低烟叶农残,还省时、省力、省钱又环保。
在宜昌烟区,烟叶抑芽喷药装置、打顶施药一体刀等一批创新项目投入应用,让烟农种烟更轻松。
“这是我的烟,在分拣。”“快看,质检员在看我的烟。”金秋十月,在秭归磨坪烟叶收购现场,烟农们坐在休息室里,新奇地盯着屏幕,你一言我一语,收购现场在屏幕中清晰可见。
宜昌烟草全面推行“赋码收购”,利用“RFID”技术建立烟包身份档案,一张小小的二维码,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人工干预到机器自动识别、从入库到调出全程质量可追溯,收购更加“阳光”,日均收购量是过去的1.5倍以上。
减工降本做“减法”,质量效益做“加法”。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互联网+烟叶生产”深度融合,推动烟草农业朝着自动、智能、智慧的方向发展。“十三五”时期,累计开展技术攻关40多项,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推广烟叶科技。今年,烤烟上等烟比重达71.7%,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上等烟等级纯度、中等烟等级纯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质量提升到市场信任,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孜孜以求,推动落实高端卷烟原料定制化开发、订单化供应。今年以来,宜昌在兴山县榛子乡建立1000亩科技成果转化园,与湖北中烟、浙江中烟分别在兴山、秭归共建“中棵烟+高油分”核心示范区9500亩,以“高油分、高可用性、高质量”的优质烟叶抢占市场。
“经过多年创新实践,宜昌烟叶风格突出,香气丰富,配伍性强,烟叶质量得到工业企业广泛认可。”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副经理伍义成说,2022年我市初步衔接调拨计划16.81万担,同比增加2.73万担,同比增长19.4%。
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紧盯优质特色烟叶品牌建设,突出五峰马里兰烟和长阳白肋烟产业布局,与湖北中烟三峡卷烟厂合作,大力推进雪茄烟专项,全力攻关3个省级重点科技项目和2个自立项目,形成并完善了品种、栽培、晾制、发酵等系列技术规程,雪茄烟叶已进入三峡烟厂手束雪茄配方使用,配方占比达40%。
绿色发展
塑造宜昌烟叶特色“商标”
农药使用减量,烟叶绿色增效;废渣加工成宝,生产污染源减少;昆虫治害虫,物质燃料取代煤炭木材。。。。。。如今,行走在宜昌烟区,“绿色”已成最鲜明的底色。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求,今年以来,宜昌烟叶生产“绿”字当头,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7月14日清晨,在兴山县榛子乡和平村烟叶生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5万只烟叶“绿色卫士”——蠋蝽,正在田间忙碌穿梭,消灭烟田中的害虫。
“蠋蝽属于蝽科的一种灰色昆虫,其生长适应性强,捕食周期长,是烟青虫、斜纹夜蛾等烟叶害虫的天敌,我们首次引进蠋蝽进行生物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该县烟草部门农艺师望运喜介绍,相较于传统的农药灭虫,利用昆虫的天性捕食害虫的生物防治手段,不仅解决了农残问题,还保护了烟田生态环境。
绿色生产技术的使用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环节上,在后期烘烤中也大显身手。
“以前用煤炭烘烤,一待就是一身灰,现在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烤烟,烤房里干干净净。”烟叶烘烤季节,兴山县南阳镇石门村200亩烟叶种植大户陈兴龙对新燃料烘烤赞不绝口。2018年以来,兴山县金鹏烟叶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立了兴焱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废弃木材、菌棒和秸秆等原料被加工成生物质燃料,废渣变成宝,有效减少碳排放。
“与传统煤炭、木材相比,生物质燃料单位体积内的能量密度增加5-7倍左右,火力输出更加稳定均匀,彻底解决烟农夜间添料的后顾之忧,烤后烟叶质量也得到整体提升。”宜昌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使用生物质燃料后,每炕增收达300余元,用工成本降低200余元。
扬生态环保风帆,踏绿色发展征程。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宜昌烟区累计在绿色生态防治上投入资金548万元,轮作烟田15万亩,推广生物有机肥1.01万吨,纯氮、化学农药亩均用量分别减少24%、15%,生产生物质燃料0.41万吨,已建设投入使用生物质燃料烤房893栋,年均可替代燃煤及木材0.32万吨。
互融共生
同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金秋十月,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秭归县磨坪乡三墩岩村寒意渐浓,烟农邓中平的烤房内却暖意如春,一家人忙着挑拣烤好的烟叶。
46岁的邓中平曾在浙江打工,看到乡村蓬勃发展的势头,2018年初,他毅然回到家乡种植烤烟,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如今近30亩,在一系列技术指导、政策扶持下,勤劳能干的邓中平成为了村里的烟叶种植大户,年收入近十万元。
在脱贫攻坚转战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金叶”的力量在夷陵大地上汇聚,一点一滴滋养烟农的致富信心。宜昌烟草不辱使命,持续推进烟叶产业融入和服务乡村振兴,积极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今年种植烤烟32亩,收入超过15万元,家里还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一年纯收入5万元。”谈起今年的收成账,兴山县榛子乡和平村烟农甘元菊笑容可掬。
在兴山和平烟区产业综合体内,像甘元菊这样的烟农比比皆是。宜昌烟草在和平产业综合体试点打造了“烟叶+蔬菜”“烟叶+旅游”等产业组合,引导百余户烟农利用轮作烟田种植辣椒等高山蔬菜,累计销售3000吨,产值380万元,户均增收3.52万元。引导7户烟农利用自家房屋开办农家乐或民宿,实现旅游收入70万元,并带动周边2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
为更好服务烟农,宜昌市局(公司)大力推行职业烟农、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烟叶合作社、烟叶合伙人等生产组织模式,力争2025年建成互助组400个以上,覆盖90%以上烟农。
12月1日,兴山县高桥乡32名烟叶务工农民喜领25万余元工资。今年,高桥乡返乡青年陈爱柱联合当地种烟大户陈勇、刘先虎合伙种植烟叶200亩,并成立香叶劳务服务队,生产优质烟叶4万余斤,售烟收入75万余元,三个合伙人不仅每人净分红8万余元,还带动周边32人就业奔小康。
人们不会忘记,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洪流中,宜昌烟草一马当先,用科技化种植、信息化管理等现代农业手段连接农民,收获了烟农连年增收的一个个金秋。而在基础设施投入上,宜昌烟草投资发展特色农业、村集体经济等,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2016年以来,在省局(公司)统一谋划推动下,宜昌烟区累计建成烤房3840座、晾房2.57万间,乡村道路230公里,铺设灌溉管网3169公里,采购农机具8500台套,极大改善了烟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近8000万元建设烟叶生产配套设施,捐款1.31亿元建成2个水库,灌溉农田3.6万亩,解决了数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难题;累计捐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资金4328万元,帮扶13个贫困村、4343名困难群众摘掉穷帽子。
“烟叶产业是宜昌烟草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是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抓手,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抢抓新机遇,凝心聚力推动烟叶可持续发展,有决心、有信心为全省烟叶发展、行业原料保障和宜昌‘三农’工作作出更大贡献!”面向未来,宜昌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王大爱信心满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宜昌烟草与烟区群众心手相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争当表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不断回应三峡人民的新期待。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