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我国的活动主题为“无烟,为成长护航”,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无烟、清洁、健康的成长环境。
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无烟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重要意义。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的器官与健康机能尚在发育当中,无论是自身主动吸烟或被动吸入“二手烟”,都会对他们的肺功能产生损害,诱发呼吸道疾病。而青少年吸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由2018年的26.6%下降至2020年的25.8%;但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电子烟使用率有所上升,2021年16.1%的青少年使用过电子烟。
虽然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在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全面禁烟,不向未成年人售烟”,但未成年人购烟从来都不是难事。2021年,一项在全国多个城市对学校周边卷烟和电子烟销售点、烟店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半数卷烟销售点没有按照法律要求摆放“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标识,几乎所有卷烟零售商和超过2/3的电子烟经销商没有按照规定查验未成年人身份证明、未执行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规定。退一步讲,在网购、外卖等线上购物方式如此发达的当下,即便线下门店对于面对面售烟严格执行规定,也很难有效阻止未成年人购烟。
解决青少年吸烟问题,除了杜绝对未成年人售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心理上拒绝吸烟。创造无烟环境的重要性正在于此,只有减少青少年对烟的“耳濡目染”,去除吸烟是“长大的表现”“成人社交日常”甚至是“酷帅代名词”等想法,才更有可能让他们拒绝第一支烟。
青少年有大量时间和场景是暴露在吸烟环境之中。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青少年过去7天内,在家、室内公共场所、室外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为56.4%,在过去30天内,39.9%的青少年在学校看到有人吸烟。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吸烟,在明令禁烟的学校里都有四成青少年看到有人吸烟。
今年,北京市控烟协会的调查显示,在25家(占比69.44%)学校和幼儿园的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能看到家长吸烟现象,在18家学校和幼儿园(占比50.00%)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能闻到烟味;大部分学校门口或家长等候区的家长吸烟情况比较严重。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门口的家长等候区成了“吸烟重灾区”,如此频繁地暴露在吸烟环境内对孩子们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难以估量。
作为成年人,是否以健康为代价保持吸烟习惯也许可以称为选择,但为青少年创造无烟环境却是身为社会公民的责任。目前我国虽然尚未有全国层面的控烟立法,但截至今年1月已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法规。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等13个城市的法规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中“室内百分百全面无烟”的要求;上海更在近日发布了国内首套标准化室外吸烟点标识和引导标识。然而,在现实中,大量可见在禁烟的室内环境中吞云吐雾的场景,甚至有上述在校门口形成的吸烟重灾区,实在是不该。
设立世界无烟日,旨在宣扬不吸烟的理念,成年人为自身健康计尽量少吸烟,即便有吸烟习惯也应保持在吸烟区内,绝不该在禁烟的室内、学校等场所吸烟。为青少年创造无烟环境,需要成年人的自律与自觉。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