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不丹全面禁烟之后,芬兰,爱尔兰,苏格兰,土库曼斯坦,孟加拉先后制定了全面禁烟目标。这让烟民感到一丝寒意。
吸烟有害健康,还可能引发火灾,这点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国内禁烟的管控也在收紧。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表态将全面禁烟的国家,纷纷制定了远期目标,比如土库曼斯坦,目标定在2025年,孟加拉目标定为2040年。
为什么不是认识到吸烟行为的危害立即立法禁止吸烟而是要划定远景呢?
原因是考虑到吸烟人的利益,避免引发烟民强烈反弹,激化矛盾。
任何规则的制定,一定不是以激化矛盾为目的的,目的是实现既有目标,而且还要把规则的代价降到尽可能小。
作为一个吸烟人,最近看到国内一些控烟的报道,感觉到了几个不适应,如吸了烟在口中,不吐不快。
一,绿皮车也全车禁烟了。
二,常去的几个非全面禁烟公园:玉渊潭,紫竹院,动物园,陶然亭这几处有的忽然转为全园禁烟。
三,不少博物馆进门须交出打火机。
搜索到之前的文章,不知道北京动物园是否还在坚持。就是它执行非全面禁烟的做法是在公园设立了几处吸烟点。看到这个消息,立时如园中受到关爱的动物一样,被暖了一下。
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景区更多的付出,比如吸烟处的防火设施建设,比如需要加强巡视来消除隐患。远没有“一禁了之”省事,还避免了承担可能的责任。
因为“吸烟有害健康”,许多人支持严格的控烟政策,那么严控的边界在哪里?为什么要有边界?
简单回答,严控的边界是法律。规则的制定也是以法律法规为界。所以一切从严是有疑问的。先是“从严”是以多大的代价达到这个“严”字。5平方公里的面积配备500个保安可不可以?当然,但是人力的费用也是该考虑的因素。
没有这个边界会怎样?推导结果可能是为了市民健康,公园保安可能会把劝导禁烟的牌子从公园内,举到公园外的路上,拦下吸烟人,告诉你该停止吸烟。
为了避免类似事例的发生,于是人们设立了法的边界,规定了议事程序。即,涉及到公民权利的行为规则,都有行为人的代表去协商,议定。多数是公开的,并由人大政协代表,专家,官员,利益相关的市民代表共同讨论,名为“听证会”。结合市民问卷,电话访问,甚至投票决定公共事务和单位,市民的行为规则。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各方的利益,保证规则的合理性。
说到合理性,还是要提提日本,它是连街道上也不可以随意吸烟的国家,只有看到设定的吸烟处才行。除去吸烟会被处罚,还有个原因是本地人和多数游客都知道这是个多地震国家,房屋建筑大量采用了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人们会发现这项规则被执行得很好。人们,受规则约束的人多数是明理的。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规则越是合理,受规则约束者的权利越是得到尊重,他们守则意愿也越好。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