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逐步加大了公共场所控烟力度,许多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先后制订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有的地方还出台了“史上最严控烟令”,公布执法监督热线电话,广泛接受公共场所随意吸烟行为举报;聘请志愿劝阻者和监督员,着力加大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的监督处罚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多地方就开始出现懈怠情绪,监督员疏于监督,志愿者懒于劝导,执法者疲于应付,于是一些地方公共场所吸烟现象又有抬头趋势。特别是饭店、宾馆、电梯、公园等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时有发生,很少有人能主动劝阻。原因何在呢?
最近笔者花费近两周时间,通过走访本市和周边县10个乡镇,发放问卷调查196份,196份回收齐全。
一、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分类:其中根据地域分,有100份在县城及附近乡镇;96份在乡村。根据职业划分,其中110份发给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86份发给自由职业或无职业者。根据年龄划分,有70份发放给60岁以上者,66份发给35-60岁者,60份发给18-35岁者。根据男女性别划分,有136份发给男性,60份发给女性。
问卷主要内容:内容1:询问被调查者吸烟与否以及对吸烟的态度;内容2:询问被调查者对公共场所吸烟的看法和态度;内容3:询问被调查者如果看到公共场所有随意吸烟的情况,是否愿意主动去劝阻或不愿意劝阻?内容4:主动劝阻他人吸烟有何想法和担忧,不主动劝阻有何考虑?内容5:对公共场所主动劝阻他人吸烟有何建议?
二、问卷结果分析
从回收的196份调查问卷情况看,被调查者基本上都按照问卷要求逐项完成填写,没有作废问卷。而且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这项活动很热情,支持度和认可度高。表格填写认真,字迹工整,尤其是对主动劝阻他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有何担忧问题,回答的答案多元化,充分反映了公民对劝阻他人吸烟行为的恐惧、担忧和无奈;许多人对公共场所主动劝阻他人吸烟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活动持续开展,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具体情况下:
(一)不愿劝阻的原因
一是事不关己。在196份回收的问卷中,有68人(其以青年人和中年人居多),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必要去劝阻,去打扰他人。他们认为在这个多变的社会里,与其多一事不少一事,免得自找麻烦,自找烦恼。集中精力管好自己的事,关心家人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连自己和家人的事情都管不好,哪还有闲心去管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呢?
二劝阻有风险。有86份问卷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公共场所主动劝阻他人吸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风险,他们知晓这方面的例子。比如看到新闻报道,前几年有人在电梯劝阻老人吸烟后,引发争执,导致老人因自身疾病发作而死亡的案例等,虽然最后法院都有公正判决,但还是给劝阻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三担心不重视。有30多份问卷担忧即使自己劝阻了,也不一定能得到被劝阻者的重视,甚至举报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虽然内心不赞成,不支持,但是也不会明确去反对,去劝阻。若吸烟者对自己有影响,自己会选择默默的远离,也就OK!
四怕事后遭报复。有40份问卷显示如果自己主动去劝阻吸烟者,或许有吸烟者能勉强配合,当时选择熄灭烟。但是不排除会有一些人在背后蛊惑他们,激怒他们,事后去报复劝阻者。因担心报复不去劝阻。
(二)对劝阻吸烟者的建议
一注意方式方法。有100份问卷中建议当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如果真想去劝阻的话,那么建议劝阻人要换位思考,尊重吸烟人的人格。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要注意态度诚恳,要礼貌用语,并注意语气缓和适中。千万注意不要态度恶劣,语言粗鲁,避免发生直接冲突。
二最好结伴行为。有58份问卷建议劝阻人不要孤立行动,最好是结伴而行,也就是说当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时,如果恰好身边有几个伙伴,那么可以考虑去劝阻。但是也必须尊重吸烟人的人格,不得恶语伤人,更不得错误以为自己人多而强势命令,霸道要求他人不吸烟。凡此种种都可能会招致风险,必须慎重。
三要有奖励机制。有88份问卷中建议相关部门在制订或修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时,要考虑对主动劝阻者实行物质及精神奖励。尤其物质奖励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劝阻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要想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最大程度发挥公众参与监督,也很有必要想办法为劝阻吸烟者解决后顾之忧,当没有了各种顾虑,相信会有更多人参与其中,效果也会更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