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志愿者向市民进行控烟宣传。
2015年以来,北京实施了“史上最严控烟令”, 由于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公共场所的吸烟人数大幅降低。
2020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0“世界无烟日奖”获奖名单,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获得西太平洋地区“世界无烟日奖”,这是世卫组织授予中国的第一个控烟社会组织工作成就奖,也是国内首个获得“世界无烟日奖”的控烟社会组织。这一切都离不开一群可爱的人——北京控烟协会的控烟志愿者,在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下,北京的控烟环境焕然一新。
近日,记者走进海淀区控烟志愿服务队,感受志愿者们在控烟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六年如一日 控烟主力军
第一次见到杜国勇,记者便被这位满头白发的大爷“震”住了。海淀区控烟志愿服务队队长的年龄这么大?他是怎么成为控烟志愿者的?开展一上午控烟宣传活动,他的身体能吃得消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5年,为进一步加大控烟在全社会的监督力量,创造良好的无烟环境,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在全市招募控烟志愿者,包括控烟协管志愿者、控烟宣传志愿者和戒烟服务志愿者。短短一个月内,报名的控烟志愿者就已达数千人,年龄最大的69岁,最小的14岁。
看到北京控烟志愿者招募消息后,杜国勇激动地辗转反侧,立刻报名,“我自2003年以来,就利用大量业余时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在志愿服务方面很有经验。”报名同时,杜国勇又组建了海淀区控烟志愿服务分队,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控烟活动。
在此后5年的时间里,杜国勇几乎把所有节假日都用在了控烟志愿事业上,积极带动同事、邻居参与到控烟活动中。
“‘每周三,来控烟’。这是我们的口号,也是我们控烟活动的日程安排,近6年来一直如此。”杜国勇告诉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允许的前提下,每周三都是海淀控烟志愿队雷打不动的控烟宣传活动日。
6月2日上午,海淀区中关村资本大厦外,杜国勇整理好天蓝色控烟马甲,手里拉着30公斤的控烟宣传品,走进大楼,开始了一上午的控烟宣传活动。在中关村资本大厦一楼大堂内,多位控烟志愿者已经拉起横幅,摆好桌子。杜国勇和队员们将控烟宣传品清点、摆放,并免费发放给前来咨询或围观的市民。
杜国勇向记者介绍了控烟宣传品及其用途:“这是禁烟标识,餐馆、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都要张贴;这是钥匙扣,上面有控烟投诉电话和微信二维码;这是《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宣传折页;这是小型灭烟盒,外面印有吸烟者肺部和不吸烟者肺部的对比图案,希望吸烟者既能够不随地乱弹烟灰、乱扔烟头,又能不在室内抽烟,最终开始戒烟。”沉重的宣传物资拿到宣传地点并不方便,但在杜国勇心里,如果能真正起到控烟宣传作用,减轻烟草烟雾及二手烟危害,再拿100公斤也愿意。
记者注意到,在活动现场的海淀区控烟志愿服务分队的队员们年岁都不小,最小的55岁,最大的74岁。“工作日一般都是年龄大的志愿者们参加,有的已经退休了,有的是请假来的。我自己是在车站做引导员,早上9点下班后再来活动现场。”海淀区控烟志愿服务分队副队长徐京美告诉记者,年龄小的队员们以学生和上班族为主,因此周末还会举行控烟宣传活动,让年轻人也能参加。
细致入微 以情动人
2020年11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平台公布了第二十次控烟信息通报。通报显示,写字楼等场所吸烟投诉增长近三成,而中关村资本大厦正是被投诉单位之一。对此,海淀区控烟志愿服务分队对中关村资本大厦进行了多次走访调查。
6月2日上午,控烟志愿服务分队在中关村资本大厦举办了第二次控烟宣传活动。杜国勇与中关村资本大厦项目部副经理李思严进行简单沟通后,活动正式开始。
徐京美带着队员们给大厦来了个“突然袭击”。徐京美告诉大厦物业,要立刻对大厦控烟的“四有一无一劝阻”情况进行逐层检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先来到被投诉楼层,再沿步行梯逐层对楼道、垃圾桶及卫生间进行了细心检查。每到一个楼层,队员们都会查看是否张贴禁烟标识,并向所在单位发放控烟宣传品,讲解控烟条例。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检查,队员们终于回到大堂。“大厦的控烟情况非常好,没有任何违规现象。”徐京美说。
“控烟志愿者与其他领域的志愿者还不太一样,不仅要体力好,还得会讲解劝导,相关条例必须牢记在心,随时向市民讲解。更要细致入微,不放过每个角落。”杜国勇说。
“每次志愿活动前,我们都会在群里发布消息,大家热情都非常高,争先恐后报名。还有些志愿者住在其他城区,但他们从不缺席,从不迟到。”徐京美告诉记者,每次的志愿活动都让她感到收获满满。
对于海淀区控烟志愿服务队,李思严已经格外熟悉。“自从被投诉后,叔叔阿姨们来过好多回,基本上每个面孔都见过。他们的奉献和努力令我十分敬佩,也非常感动。”李思严说。
记者注意到,在中关村资本大厦楼外,设有多个吸烟区,有露天的,也有半露天的,吸烟者们都集中在半露天区域,露天区域并没有人停留。
“露天吸烟区是最早设立的,比较简单,起不到遮挡雨雪的作用。天气不佳的时,人们往往不愿意外出吸烟,给室内控烟增加了难度。新的半露天吸烟区能够遮挡风雨,地面也防滑,让吸烟者没有室内抽烟的‘借口。’”李思严告诉记者,大厦完善了控烟管理制度,同时增设安保人员进行巡逻检查。
每3天处理一单违法投诉
6月2日中午,控烟宣传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告别,杜国勇和柳平拿出手机,打开了控烟投诉地图,向记者展示了下一个目的地——车公庄西路某家被投诉单位。
路上,柳平向记者介绍了志愿者处理投诉的流程。市民向12345热线举报违法吸烟现象,经相应部门核实、处理后,将由专用APP分配到每个志愿者手中。志愿者在一个月内前往被投诉单位,向该单位说明情况,并对该单位控烟“四有一无一劝阻”情况进行检查。
柳平还向记者展示了APP内投诉举报的详细信息,从上到下依次是投诉编号、投诉时间、投诉渠道、投诉区域、投诉地点、投诉人及电话、被投诉单位及地址、违法行为及描述内容等项目。“为保护投诉人隐私,‘投诉人及电话’部分在APP内可选择显示或隐藏,点击相应位置即可切换,届时避免让被投诉单位看到。”她说。
到达目的地后,杜国勇和柳平向安保人员说明来意,并出示了志愿者证。随后,一位工作人员将志愿者和记者带到前台。5分钟后,在两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杜国勇和柳平来到了相应楼层,发现被投诉房间锁住了,门外并无任何房间信息标识。该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房间长期无人办公,不可能有人抽烟。于是,柳平向该单位相关负责人出示了已隐藏投诉人信息的投诉详细信息页面。
在等待工作人员寻找钥匙的过程中,杜国勇和柳平先后前往该楼层公共卫生间进行检查。杜国勇带领记者来到男厕,仔细检查了隔间和外面的垃圾桶,并查看了洗手台、阳台等处,均未发现烟头和烟灰。随后柳平也表示女厕并无违规情况。杜国勇检查走廊和办公室后告诉该单位相关负责人,除卫生间外,其余地方并没有张贴禁烟警示标识。
该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并非经营场所,不需要张贴标识。杜国勇则向其详细介绍控烟条例的具体内容。最终,并未发现相关违规吸烟现象,柳平建议该单位向街道申请禁烟标识,在电梯、走廊、办公室等处张贴。
“不是每次投诉,都能够抓到违法吸烟行为。由于志愿者没有执法权力,如果发现被投诉单位依然存在违法吸烟情况,还要上报街道相关部门,由街道执法人员对违规场所进行处理。”杜国勇认为,目前仍有不少单位以及个人对控烟的认识还不到位。一般情况下,年轻人都好说话,态度较好。个别年纪大的人会比较固执,不好沟通。如果采用举报交通违法的“随手拍”措施可能会有作用,但也有可能引起其他纠纷,例如侵犯个人隐私或肖像权等问题。
近6年来,海淀区控烟志愿分队每位成员平均每3天就要处理一单违法投诉。面对当事人难以预料的态度,每次处理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但为了千家万户的健康幸福,他们一直在努力坚守。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