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卷烟零售客户谢邦纯老先生的家在蛇山黄鹤楼下、辛亥革命旧址红楼旁,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武昌人,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退休后,在楼下开了一家九龙副食店,经营卷烟生意近30年。多年来,老先生对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这个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
一个井框保存半个多世纪
1966年,谢邦纯从技校毕业后分配至当时的湖北船厂二车间工作。因为勤奋好学、技术过硬,他很快就成为船厂的技术骨干。在船厂,谢邦纯兢兢业业,一干就是几十年。
爱岗敬业的谢邦纯有一颗拳拳爱国心。在特殊年代,自明清时期就存在的“武昌八井”之一的九龙井被破坏封闭。一天,谢邦纯在路边发现了被遗弃的九龙井石质井框,晚上便和哥哥一起将其挪到老屋内完好保存了下来。
谢邦纯说:“我保存这个“文物”已半个多世纪,九龙井原址就在他家不远处,当时使用了预制板封闭井口后建了房屋。如今,八井之中的八卦井、双眼井已被列入武昌区文物保护单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九龙井也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为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
三套中山舰纪念封的往事
1997年,一代名舰中山舰整体打捞出水成功。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批复,以“整旧如旧”为原则的船体修复工作由湖北船厂承接下来。经过复杂的修复工作,锈迹斑斑的舰体终于恢复到1925年前后的整体面貌。
作为原湖北船厂集邮协会会长的谢邦纯,与协会成员一起,集思广益,历经多次修改图案和版式,为中山舰设计出三套邮政纪念封,包括三枚进厂修复封、一枚修复开工纪念封、一枚修复竣工纪念封。
每每回忆起那段终生难忘的时光,谢邦纯都激动不已,感慨良多。他说:“这些纪念封被很多集邮爱好者收藏,有的还被寄往美国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
一字一句书写殷殷故土情
打理店铺之余,谢邦纯还爱好写作。不会用电脑打字,他就用笔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字一句写下来。他还学会了利用手机浏览新闻、使用微信,带动原湖北船厂的老员工们建立线上交流群,忆当年,话如今,为退休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他说:“虽然年纪大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与时代脱轨,活到老学到老。”
2014年1月,《长江日报》联合旅游局、黄鹤楼景区开展了重游武汉公益活动,只要有一张黄鹤楼的老照片,再以文字记录当时的故事即可报名参与。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昌人,多年来谢邦纯对黄鹤楼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字斟句酌之后,他写下了自家与黄鹤楼的故事,并附上老照片,最终幸运入围。当年1月底,他带着全家人重游黄鹤楼,拍下了珍贵的合影,《长江日报》还选登了谢邦纯的部分手稿。
情牵老武昌城文旅路
近年来,谢邦纯一直奔走在让“文物”回家的路上,电视台和报社多次采访他。为让更多人了解老武昌城的历史文化,今年6月他与湖北经视频道《经视直播》栏目共同录制了一期视频,讲述老武昌城“三台八井”的历史故事,增强大家文物保护意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文物的行列。
他还积极加入武汉九龙井社区、西厂口社区重新规划布局的队伍。两个社区都在黄鹤楼脚下,地理位置优越,但存在老破旧、居住人员老龄化、缺乏引流型景观地标等问题,不能真正融入黄鹤楼文化旅游商圈。今年11月1日,他和两个社区代表参加了武昌区黄鹤楼街主办的以“千载回望楚王府 古城文脉留传承”为主题的武汉九龙井社区定位策划方案交流座谈会,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打造老武昌“明代楚王府遗址”“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等人文地标。
看着城市因时代变迁带来日新月异的发展,谢邦纯感慨道:“政府推出的各项惠民政策已落地,武汉交通越来越便利,家门口就是地铁站。随着黄鹤楼公园旅游业的发展,我这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我一直关注着老武昌旧城改造工程,会继续投身到文物保护的行列,也会为黄鹤楼周边文化旅游尽自己的一份力。我坚信,武汉的明天会更好,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