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土特产。小到一个乡镇,大到一县一市,总有别的区域没有的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地,一方水土也可以养出一方土产品。
我小的时候,总以为全国居民都吃煎饼,因为煎饼是我们当地的主食。我想不出,离开煎饼的日子过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后来,有个泗阳的亲戚来家做客,煎饼拿在手里竟然不知道怎么折叠,怎么下口,我开始还以为这人智力有问题,基本生活自理有难度,听别人解释终于明白,泗阳那地方不吃煎饼。我才知道地球上还有不吃煎饼的人。那时候还没有土特产的概念,总以为穷人吃的东西难登大雅之堂。许多年后,互联网问世,本地煎饼也被各种广告词包装成人间美味,被快递送到全国各地,我们心里才模模糊糊有了土特产这种思维。
成年以后,褪去学生外装,露出了世俗人的本质,眼睛所见之物,无不被打上“¥”的印记。许多东西不再仅仅是好吃好看,主要是还能向外推出卖钱,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土特产”。
最近,土特产又与乡村振兴联系起来了。特别是乡村振兴中关于“土特产”重要论断发布后,这使得土特产有可能不再土,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转变就在眼前。
照我琢磨透“土特产”三个字,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小的方面是说致富农民要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大的方面意指乡村振兴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特别要注重发挥地域优势、特色产品的作用,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这段话和我们开食杂店的有关系吗?
一方面食杂店是地域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地方都有食杂店,但各地食杂店布局密度、经营方式、商品特色各方面不尽相同。他们在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食杂店在把土特产推向市场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作为。食杂店和群众联系紧密,店铺经营者大多又是土特产的生产者,一手托两家既有实际需要也有实现的可能。这也是目前转变食杂店经营方式的迫切需求。
通过食杂店把当地土特产卖出去,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供选择:
一是临街或者地势特别好的食杂店,可以经销当地土特产。当今人口流动范围广、速度快,土特产就成了外地来人和本地外出人口都很喜爱的商品。顾客买烟酒百货时会顺便捎带。
二是地势不具有竞争力的食杂店可以把精力放在网店上,通过电商平台把土特产推向市场。
三是人手充足的食杂店可以采取前店后厂模式通过对土特产简单加工整理、包装,做成礼盒,这样可以增加商品价值,在出售时可以获得更理想的利润。
四是搞产业融合,实现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并结合新零售,形成产业链。
五是利用国家支持快递下乡的有利条件,把快递引进食杂店,使之为土特产销售服务。
食杂店要在乡村振兴中把土特产这项功课做好,有几项难题必须克服:
一是自满心理。大多数食杂店经营者认为:小店卖个烟酒就不错,不用动脑筋,轻松赚点零花钱就行。但是目前食杂店生存面临严峻挑战,并非像想象的那样一劳永逸,转变经营方式势在必行。很多事情实施起来并没有多大难度,主要是经营理念没有改变。只要做了有可能比开烟酒店还容易。
二是改变食杂店只能卖烟酒百货的错误想法。团购、快递下乡都为食杂店转变经营方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将来还会有很多便利措施跟进,特别是乡村振兴,更是为食杂店做大做强指明了方向。如果单纯只卖烟酒不考虑与时俱进,将会坐失良机。特别是围绕土特产会有很多文章可做。
三是不愿意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新零售理念和直播带货本领的结合是新时代食杂店实现咸鱼翻身的必备利器。不要嫌位置差,也不要埋怨自己没有门路,更不要自怨自艾技不如人。只要想做好,在哪儿做都一样,就看有没有干事创业的雄心。
做任何事都有难度,但是利用食杂店把土特产推向市场,这是所有营销中比较简单的事。因为我们比别人都懂土特产,也懂得营销,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土特产是消费者生活中所需要的。想不想做好就成了问题的关键。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