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杂店之所以利润不高、成长性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商品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
商品同质化的大概含义是说各店经营的商品品牌和档次基本没有什么差异,造成价格上互相倾轧,“价格战”常态化。零售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各个店都在为生意疲于奔命地奋斗,却赚不到钱。
同质化严重到这个程度绝不是危言耸听。顾客们都有丰富的购物经验,对此心知肚明。所以只要对店铺稍有不满,就会马上说:某某商品“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卖。”意思是随处都能买到,不必和经营者瞎啰嗦。这句话反映的就是同质化问题。在所有店铺中,食杂店属于同质化的重灾区。
食杂店的同质化并不是说,各家商品没有一点差异,而是说经营的主要商品或者利润型商品都一样。至于一些销量特别小、销售金额也不大的商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与同质化问题是没什么关系的。
商品同质化后果严重!
一是同质化使食杂店没有什么特色,顾客到哪个店里买东西都一样。所以位置稍稍有点偏僻,顾客都不愿意绕道购物;经营者服务态度有一点瑕疵,都会让顾客不再有光顾的想法。为什么食杂店的很多顾客都是很挑剔的,原因即在于此。同质化让顾客成了真正的上帝,也让食杂店在同顾客相处过程中变得很弱势。
二是同质化让食杂店成为报酬最低的行业。大多数食杂店都是夫妻店,至少需要一个劳动力全天值守;投入不少,起码也得二、三十万,还不算房屋、水电费用;占用时间更不用说了,每个店每天营业时间都超过了十个小时吧。这种状况每月利润也不过三、四千元的样子,一个正常劳动力不管做什么赚的钱都不会比这个数额少。
三是同质化使食杂店行业“内卷”非常严重。大家都卖同样的商品,大都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吸引顾客,个个争做“良心商家”。他们靠比同行更低的价格来以价换量,跑赢别人。只要有顾客来就行,少赚总比不赚强。
四是当同质化成为一种习惯时,行业发展就会受到遏制。各个食杂店都在被动地做生意,送什么货就卖什么,很少在开拓新业务、引进新品牌上下功夫。每个食杂店都把注意力放在同行特别是距离较近的食杂店的零售价上。他们想的是:怎么卖才能比别人更便宜,既能吸引消费者还能稍微赚点钱。这就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研究市场”。
商品同质化如何解决?
一是要多了解市场。不是要经营者研究本地食杂店,因为多数食杂店特别是乡村食杂店商品结构调整很慢,不容易看出苗头性东西。而是要高点层次去涉及,比如转转全国性的大批发市场、看看各个行业领头雁的旗舰店,读读专业人士的行业分析……等等,这对开阔视野、制定战略计划都是有好处的。
二是要敢试敢闯。心里有想法了就要积极付诸实施,如果觉得没有十足把握,可以小试一下;如果觉得很有胜算,不妨摊子铺大一点。乡村食杂店并不是非要同质化不行,可探索的路子有很多。特别是在新零售拉开帷幕之时,围绕零售行业和产业融合是有很多文章可做。在农产品深加工至少是粗加工上,零售业合作的空间异常广阔。
三是扩展经营范围。食杂店并不是只能卖烟酒百货,也并不是除了卖东西就没事可做。还有很多可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还没有进入到脑海。围绕城市和农村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食杂店应该有所作为。心里有爱,自然会有服务的构想。有的食杂店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有的办棋牌室,有的提供早餐或午餐,还有的搞儿童托管服务,利用空闲场所招富余劳动力做手工劳动。这些既充实了食杂店业务还能树立社会形象,可谓一举多得。这种“功夫在诗外”的活动,食杂店应该多搞。
目前食杂店有个令人普遍担忧的现象是:宁愿坚守到倒闭也不愿意改变,这几乎成了行业的通病。每天哪怕守十四五个小时都行,对于外面的世界,既不想关心,也不感兴趣。所以,解决食杂店同质化问题重点不在于解决这事有多难,而在于观念的转变。建议各位老板在淡季还是多出去走走,开阔一下视野,不出去是找不到“出路”的。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