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市灰汤镇洞庭村的老沈已接近花甲之年,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在人人向往城市快捷便利、丰富生活的年代,仍有像他一样始终坚守乡村市场的零售店主。
是最简单的初衷
老沈出生在洞庭桥村,位于长沙市的西南边陲,与湘乡市和韶山市接壤,是八百里洞庭的大尾巴。洞庭桥村处于三市交界地,地广人稀,山多田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拥有户籍人口3600多人,常住人口900多人。但洞庭桥村却拥有哺育14万人的洞庭水库,从高处俯瞰,洞庭水库宛如一颗绿色的宝石。当问到老沈为什么不愿离开洞庭桥村时,他笑着说道:“我生在这里,根在这里,洞庭桥村的山水养人,我舍不得呢”。这份不舍,让老沈在洞庭桥村坚守了58年。58年来,老沈深耕农村零售市场,从未离开过乡土。
站在2023年,回望来路,仿佛历史赋予了我们一把神奇的长镜,1978年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1987年,22岁的老沈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在哪里就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下海浪潮也席卷到了洞庭桥村,思来想去,他还是放弃了,“父母在,不远游”。可是留在家里,能干点什么呢?
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生产层面带来了巨大改变,也深刻改变了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思想观念。最初,村民眼中老实本分种地,不大手大脚花钱就是会过日子,改革开放之后,劳动致富、当老板成为一件骄傲的事。生性爱自由的老沈找到了答案,在家乡当老板。既然不能在一线城市做时代的弄潮儿,他也不甘心祖祖辈辈当农民,那就在家里开个小店,闯一分天地。
老沈找到了时任村委书记,租下了村部的房子开始创业。据他回忆,那时刚起步,他的店是方圆十里第一家门店,客人非常多,几乎把门槛踏破了。但是由于货品单一,满满当当的人流涌进店里,出来却基本都是两手空空,老沈十分着急,他觉得肯定是自己的商品不够才导致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询问客人的需求以后,他紧赶慢赶地去镇上进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按照大家的“建议”批发一堆回来后,因为价格、式样、保质期等问题,很多人都是爱看却不爱买,新商品便慢慢攒成了老库存,日子久了只能自己使用。每天忙的脚不沾地,看着人流进出非常热闹,月底一算账,白忙。别看是小生意,其中也有大学问,做生意没有圣经,还是要靠自己。磕磕绊绊的创业路上,老沈慢慢摸索,“柜台要擦干净,新品要摆出来,东西的保质期不能太短,价格要实惠…”走了一年多的弯弯道,他才慢慢总结出来了摆陈列、理货品、控价格的一些门道,小店这才终于走上正轨,日子也慢慢好起来。老沈一边陪伴着父母,一边经营着小店,做生意没两年,他的老实、憨厚也吸引了一生的伴侣,老沈娶了媳妇。从此,万家灯火,总有一盏属于老沈的小家。
找最长情的伴侣
1998年,灰汤成立了烟草公司批发站点,售卖各类卷烟。在镇上进货的老沈路过,头脑灵光的他马上联想到,洞庭桥村的村民大多数还在抽水烟。而经过烟草批发站点工作人员的宣传,老沈得知原始水烟里面含的有害物质是普通制品卷烟的数十倍。老沈算了一笔账,虽然利润不高,但是他还是要售卖成品卷烟,让大家都能方便地抽上好烟。于是他赶到县城办理了相关手续,在店铺将近十岁的年头上,增加了一个最长情的伴侣--烟草零售,并由此翻开了店铺经营的新篇章。
2004年,老沈发现,他的村部小店作为“十里八方第一家店”的光环,在漫长的岁月中日渐消退了,竞争对手也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洞庭桥村多了十多家零售门店;而他的经营地村部房子,经历岁月风霜早已破旧不堪;家家户户先后购买的小车、摩托车早已扩大了生活半径,村里的小卖部生意日渐萧条,望着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年近不惑的老沈又一次想到了改变。他知道,是时候了,他把目光看向了洞庭村集镇。
洞庭村的中心是“Y”字路口,老沈选择在集镇从头开始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店铺开在核心位置。精心挑选后,他在三岔路口50米处买下了两空门面,建筑面积一百五十多平,一楼仍是售卖传统的零食、粮油和日化,二楼则经营起了家用电器和大型工具。虽然洞庭村有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十多个,但老沈的店铺着实是排头兵。多年生意人脉积累,他的顾客一茬一茬,也在跟他的店铺一同成长:两三岁的小不点考上了大学,走出了洞庭村;年轻小伙结婚成家,孩子满地跑;田间劳作的壮年,头上已然生出白发。“乡里做生意,做得更多的其实是人情,是便利,是陪伴”。老沈坐在柜台后,笑眼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感慨地说。
做最新潮的新人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近年来,受到疫情和网购的冲击,老沈的小店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他又开始瞄准了线上生意。“乡村振兴东风强,烟草数字化转型红红火火,我也得给自己升升级、给店铺更新一下‘系统’!”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他开通了美团优选、淘菜菜、兴盛优选等社区团购平台,便利大家购买;他设立了快递驿站,方便乡里乡亲的“剁手党”拿取快递;他在店门前常备茶水,并配了舒适的靠背椅,方便环卫工人、来往行人进来避暑避雨,歇歇脚。店铺区域规划布局也学着“湘村636”的榜样,进行了大改造:他把店铺进门前面的十多个平方,全部用来陈列卷烟和酒水,“卷烟和酒水占了店铺销售的大头,大生意当然要有大排场”。他特意把生鲜区设置在了店铺的尾端,“走得远,就留得久,不知不觉购物车的东西就多了”,这一区域带来了稳定的客流,也增加了其他商品的曝光率。每逢节假日,他还会提前提高土特产在门面的陈列面,他说,“回家的人,都想带点乡味走”。下一步,他还计划学习“湘村636”打造一个“农博会云柜台”,把十里八乡的土特产送出村。
老沈说,“一个店,让我可以在家孝顺父母,陪伴一双儿女长大成人,服务一方乡亲,很满足。‘中国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是农民,根在农村,从前为了小家,现在更多的是带着一份‘振兴有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大家’!我现在是‘新零售’、‘数字化’新人,还得带着乡亲们一起享受新零售、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呢!”
带着乡土情怀、服务一方邻里,像老沈一样深扎乡村的零售客户,还有很多很多。正是他们的存在,支撑起了绵延不绝的乡村烟火气,推动时代潮流、技术发展便利到达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振兴的火炬,越烧越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