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大年初二的早晨,时间刚过五点,睡意朦胧中的于大姐就被四岁的孙子“奶奶”、“奶奶”的叫声吵醒了。大年夜和初一的团圆饭、打理店铺,这些基本全靠她一人,把她累得腰酸腿疼。昨晚一家人看春晚,她又忙着收拾残局。等到睡下差不多下半夜一点钟了。
“奶奶,喝奶。”这几个字相当于军事命令,于大姐动作麻利穿好衣服,打开饮水机,水温定在四十度。然后把一分钟也不愿意多呆在床上的孙子被子掀起来,三下五除下把衣服套上去。兑好奶,孙子坐床上自己抱着奶瓶喝。她则把睡在隔壁房间的丈夫和小儿子叫起来,准备出摊。大儿子已分家单干,小两口带着一岁的小孙女,孙子从断奶就一直随奶奶生活。
初一不出摊,是当地的习俗。近年来,风气略有改变,开始有些流动商贩不再相信这个。主要是为配合年轻人初一喜欢出门游玩的习惯。但是店铺还是始终坚守这个规矩。多数烟酒店都是住家和店铺合在一起,不能不开门。但是绝不出摊。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不出摊对于食杂店来讲,仅大年初一一天。
出摊,用官方的话说,叫“店外经营”。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城管、工商等多方力量加以整治,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小镇过年出摊是集体行动,像经过开会密谋一样,无形中似乎有人一声令下,动作整齐划一,根本不理那一套。官方无可奈何,只能默认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转而从机关春节假期结束开始整治。
出摊的准备工作早在十几天前就开始了。把需要摆出去的商品单独码在一起,留在店里坚守的码在一起,零零碎碎不属于商品范畴的东西该清理归置的也要处理好,不占用空间,不影响商品展示。
出摊是纯手工活。一箱箱的酒、奶、副食全靠双手搬出去。三口人一齐动手,也要一个小时。于大姐出摊特别讲究。哪个东西该放哪儿是有定数的,商品放在那面向哪也有讲说。所以丈夫、儿子把东西搬出来放好之后,她还要重新进行整理。价格低的摆在最显著的位置,价格高的、大牌子不赚钱的摆在尾部。酒箱放在最下面,上面放奶,份量最轻的饼干、面包摆在上面。经过她手摆放的商品显得干净利落,挺有精气神。干一行爱一行,从货物上可以看出来,这叫“慈心于物”。
货物还没摆放好,小儿子就悄悄跟在母亲后面说:“妈,什么时候做饭?”于大姐瞪了他一眼,本想像平常一样说:“饿死鬼”,想想现在是春节,不吉利的话不能说。就没好气地说:“你没看我正收拾吗?你不能再等一会儿啊”。
饺子是抽空包好的,从冰箱里取出来放在锅里“走一遭”很快就熟了。鞭炮放过,大儿子一家四口,加上这边三口,七口人满满坐了一桌。于大姐把几个饺子放在孙子面前,让他自己吃,再把孙女抱怀里先喂着,让其他人先吃,饭到嘴跟,孙子照例开始每天的“一边,一边”句式练习。“奶奶,我要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丈夫连忙起身去开电视,找孙子喜欢的节目。大儿子嘴里嘟嘟嚷嚷着说:都是你家给惯的。
饭碗刚端起来,有顾客推门进来。打算买点东西走亲戚。于大姐把孙女交给儿媳,走上前去问:买东西是送老年人还是孩子?听了客人答复就开始推荐商品。她的推荐总能让顾客满意,家里条件一般的,就推荐便宜点的;经济条件不错,比较讲究的就推荐大牌子。买东西还要注意搭配,再贵的东西不能只送一样,要多样化,这样送到人家才显得琳琅满目。现在各店铺的价格几乎透明化,如果要价高点,顾客就觉得“宰人”,弄不好拂袖而走;实事求是直接说卖价,顾客又有抹零心理,不给零头去掉,感觉就是一口价,老板说了算,没有一点面子。零头去掉,又不赚钱,确实挺头疼。好在这个顾客很痛快,没说什么就照单付了钱。
吃了几口饭,有人来买烟。买的是16元的细支黄鹤楼。对于商家和顾客来讲,16和21是个关口。很多顾客都有强迫症心理,非要把这一块钱抹掉,不然宁愿不买。丈夫过去把烟拿给顾客,顾客照例要抹掉一元。协议没有达成,顾客心里很不高兴,买了其他牌子的走了。
吃过饭,把锅饭堆起放在一旁,于大姐先叫小儿子去房间学习,最近学习有点退步。虽然评语上看不出什么,老师一如继往的说好。但于大姐从各科成绩的不平衡看出了问题。要求儿子假期制定学习计划,不要总是和大人小孩混在一起,忙的时候会喊他下来帮忙,不忙的时候抓紧时间做自己的正事。
儿子儿媳带着孙女回去看店,孙子闹着要去马路对面找小孩玩。于大姐就让丈夫带着孩子过去。让他照看一下不要给跑到马路上去。
来了一群小年青,有七八个吧。要了两箱啤酒,正准备去隔壁饭店。不知因为什么其中的两个突然动起了手,在店门前打了起来。一个拎起板凳就要往对方头上砸。于大姐赶紧上前拦住,劝说了一会儿。两个人骂骂咧咧往旁边去了。过了一会儿,在一百米外的地方,两个人又扭打在一起。于大姐担心他们被打伤,赶紧拿电话报了警。很快警察就赶来了,处理结束之后,小年青的家长和警察都说多亏于大姐报警,不然不知道闹成什么样。
临近中午时候,隔壁饭店顾客多了起来,大概是正月接亲办的酒。一会儿这个到店里来拿酒,一会儿那个又来拿几样东西送给亲戚或者孩子。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卖得几种奶和饼干都缺了货。于大姐又赶紧找来电话号码,通知送货。货送来后,除了自己留一部分,还让丈夫送了一部分给大儿子那边。由于中午时间紧张,饿了也没时间做饭,她就让儿子给她递了张煎饼,就着早晨的剩菜将就着了。儿子担心她胃不好,光吃煎饼不利健康,就又用开水捂了盒奶递给她。她就一边整理货物,一边招呼顾客,总算抽空把奶全喝下去了。
终于有时间休息一会儿了。到了下午顾客不怎么多了,只是断断续续有人来。她就吩咐丈夫抓紧把韭菜拿去拣拣烂叶,洗好,她自己就去把面和了,留晚饭包饺子和儿子家一起吃。冰箱里年前杀好的小鸡成了冻块,拿出来用刀背反复砸好久才分成了块。几个人聚在一起边包饺子,边招呼顾客。小鸡炖得差不多了,又开始准备另外几个菜,趁这个功夫,让小儿子打电话让那边收摊过来吃饭。
晩饭除了吃饭时间略有区别外,其他内容一切照旧。于大姐照顾好一家人,等儿子一家走了,她才有时间安静地吃饭。饺子已经不怎么热乎了,菜也凉了。小儿子把电饭锅通上电,把菜和饭重新热乎了一会儿才让她继续吃。平日里,她吃饭时间也是既要照顾孙子,又要卖货,饭吃不及时,时间久了胃就落下了毛病。家人经常叮嘱要她注意,可是说着容易做着难。
饭后到外面一看,街上华灯初上,一片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孙子和丈夫不知蹓哪儿去了。四岁的孩子,既调皮,腿脚又快,估计又站在滑板车上跑了,丈夫跟着照看去了。这是假期,儿子丈夫都在家。如果放在平时,小孩自己跑出去,她连吃饭时间都没有,要端着饭碗跟着跑。不然一眨眼就没有了踪影,再找就费劲。附近是饭店,人多车多,怎么能叫人放心呢。
晚上没什么顾客,有丈夫照看着店面就可以了。她也只有这会有点时间,上楼去,把这两天全家换下的衣服洗洗。已经泡了一天了。洗完衣服,小孙子已经趴在桌子上阿弥陀佛了。让丈夫和孩子抓紧收摊。她先抱着孩子洗脚洗脸,孙子跑了一天,脸上鼻涕眼泪灰尘应有尽有,鞋袜上也全是汗渍。
做个零售小生意人,除了苦点累点,别的其实都挺好;赚不了多少钱,但流自己的汗,花自己的辛苦钱,心里踏实。孙子的鼾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催眠曲,于大姐头挨着枕头不到半分钟,梦早已做到了明天。
这就是于大姐的一天,也是千千万万个零售户日常的一天。他们在过年的时候会比平时更加忙碌,不为别的,只为守护小家、方便大家!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