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3月4日早上8点,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研发人员正通过自主研发的“近红外光谱原料质量模型”,为原料样品打上“光谱标签”,并基于光谱特征实现原料风格品质的“精准解码”。高速运行的近红外光谱仪如同一双“慧眼”,细致入微地采集着每一个烟叶样本的特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快速响应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必须加快研发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设计开发效率。”聚焦这一目标,浙江中烟技术中心研发团队创新探索,实现烟叶配方辅助设计系统上线运行。自此,团队增添了一名“7×24小时”工作的“AI配方员”。
浙江中烟技术中心产品研发团队在汇报数字化配方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情况。高瑞迪摄
这项创新举措,为品牌原料精准识别注入了数字活力,也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数字引擎,是浙江中烟努力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浙江中烟认真贯彻落实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相关要求,系统谋划创新战略、搭建创新平台、强化数字赋能,努力以高水平创新赋能品牌发展。
在战略层面,浙江中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体系建设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总纲,统筹布局、系统谋划“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他们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品牌高质量发展,在重点领域布局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科技项目,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以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创新综合效能,着力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在创新资源上,浙江中烟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集约高效的创新合作模式,助力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他们融入行业创新大局,联动上下游、协同工商研,聚焦行业共性问题,开展战略合作研究;依托浙江创新区域优势,与属地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强化内部创新力量整合,以“三大攻坚战”年度创新课题为纽带,鼓励跨领域、跨部门合作,推动两厂共研问题、共创技术、共享成果。
浙江中烟技术中心烟叶技能领域首特专家、工作室领班人徐志强(左四)向工作室人员传授特殊烟叶的辨识技巧。高瑞迪摄
在创新方式上,浙江中烟持续强化数实融合,积极融入数字化转型大局,助力产品研发上水平。他们以数字化赋能产品设计,构建产品辅助设计模型集群,提升精准设计水平;以数字化赋能全链品控,搭建智能检测系统和质量管控平台,打造基于产品链的精准化、智能化品质管控体系;以数字化赋能原料保障,构建烟叶评级数字化模型,打造“数字评级员”,严格把控烟叶质量。
近日,在河南省郏县的烘烤工场新一代的热泵烤房中,工作人员调试校准高清摄像头的成像参数,控制中心后台的数字孪生模型正模拟着烟叶烘烤全流程,智能设备全面进入“升级”状态,整装迎接新一年的烟叶生产季。
这套由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开发的“智能烘烤科学家”系统,正成为广大烟农的“数字助手”。该系统基于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能够快速识别鲜烟叶的成熟度,匹配最优烘烤曲线,实时判断烟叶变黄、失水、褐变程度。截至2024年年底,“智能烘烤科学家”系统已经在11个省的700余座烤房推广应用,实现了无人值守的烟叶自适应烘烤。
郑州院科研人员在进行风味科学检测实验。郑州院供图
从“人控”到“智控”,智能烘烤技术推动烟叶烘烤迈向更高水平,不仅让烟叶品质更加稳定,更推动烟叶烘烤不断向低碳化、精准化迈进。
近年来,郑州院紧紧围绕提升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主题,积极推动实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奋力培育发展烟草新质生产力,有效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路径,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重要技术攻关,是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郑州院聚焦烟草产业的关键环节,在基础研究领域,围绕烟草生物技术、热质传递等方向深入钻研,解析烟碱合成调控规律等,为产业创新夯实了理论基础。
建设创新平台,是整合资源、贯通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战略支撑。郑州院以平台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行业级研发与转化枢纽。香精香料大平台建设获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支持,推动实现研发生产一体化,全面支撑卷烟自主调香战略。
郑州院科研人员在开展烟草化学实验。郑州院供图
加强院企合作,是加速成果转化、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郑州院坚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成果高效转化。他们与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已建成11个联合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加快实现创新成果在企业落地;开展检验检测、烟草工艺等领域的专业培训,超5000人次参与,接收50余名行业科技人员来院开展中长期交流锻炼,助力培养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
明亮的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正全神贯注钻研着,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精准分析每一个样本,推动烟草农业研究不断深入。广袤的实验田中,研究人员通过集成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烟叶的生长状况,并对病虫害进行实时预警……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这座汇聚了行业产业专家与新生代科研人才的科研院所,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所长、烟草功能成分与生物合成创新团队首席张忠锋(左二)在观察烟草组织培养生长情况。林晓阳供图
烟草研究所紧紧围绕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强化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实现烟草农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在烟草品质代谢调控、抗病抗逆等重要性状研究中,烟草研究所实现了重要理论突破。他们发掘出一批青枯病抗性、病毒抗性等关键基因,助力筛选优质原料;深入挖掘潜在靶标,揭示分子机制,在植物病毒传播、手性杀菌剂的选择性生物效应及青枯病防控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在致病菌检测传感系统、纳米核酸抗病毒药物及静电纺丝“仿生根”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遗传育种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旦(右一)在向研究生讲授烟草生物合成原理。林晓阳供图
他们在典型区域烟草农业优质高效绿色栽培、烟草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特殊香韵烟草新品种的培育等领域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在全国主要烟叶生产省份开展粮烟融合种植模式的试验与示范,开发智能生产决策模型和新型农机装备;应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烟苗栽培,实现烟草病虫害监测体系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质量与效率。
他们开发了生物合成天然药物成分、生物酶等产品,助力烟叶生产实现绿色转型,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烟花香料提取技术,推广面积超过8000亩,相关提取物已得到应用;优化发酵过程,持续改善雪茄烟叶整体风味品质。
(作者:王林、刘文静、何文苗、张百厚、赵英豪、孟鹤、张玉)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