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申报的"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云南素有"烟草王国""行业原料第一车间"的美誉。长期以来,繁殖快、危害重的蚜虫给烟叶生产造成很大困扰。为破解这一难题,云南烟区早在10多年前就已实施了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连日来,记者跟随蚜茧蜂获奖成果转化运用调研组前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采访,了解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对烟田以及大农业的积极作用。
科研人员正在培育蚜茧蜂
放蜂入田烟叶质量有保障
7月12日一早,调研组来到禄劝县绿槐烤烟连片大田,沿路皆是郁郁葱葱的烤烟。烟田里,旺长期的烟株生长均匀,烟叶随风摇曳。
刚吃过早饭的烟农徐建雄顾不得休息,一头扎入烟田查看烟叶长势,衣衫虽被汗水打湿,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防治效果怎么样?"徐建雄满脸喜悦地回答调研组的问题:"多亏烟草部门为大家发放这些'小家伙'消除蚜虫危害,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这几年烟叶质量高,价钱也能卖起来。"
徐建雄口中的"小家伙"就是"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的结晶——蚜茧蜂。
"繁育蚜茧蜂需要先培育寄主植物烟草。4月初开始播种,4月25日左右间苗,等烟苗长到猫耳期时接蚜,接蚜之后10天左右接蜂,接蜂10天左右,约到6月10日就可以准备包装僵蚜产品了,然后通知各站点过来拿僵蚜,直接运输到田里放蜂。"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杨海林博士说,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在云南烟田推广多年,效果越发明显。
开创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新路径
"传统的化学防治模式会增加蚜虫的抗药性,导致蚜虫防治越来越难,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防治是解决蚜虫防控难题的有效路径,一头烟蚜茧蜂可消灭50至100头蚜虫,是蚜虫(烟蚜)的专性寄生天敌。"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余砚碧说,这一技术,就是将繁育的蚜茧蜂释放到烟田里,蚜茧蜂将虫卵寄生在蚜虫体内,并逐步发育为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蜂。蚜茧蜂新生命诞生的过程,也是蚜虫生命消亡的过程,从而达到"以蚜还蚜"、生物防治、持续控害的目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烟蚜茧蜂的利用研究,但因越冬保种等难题未能攻克,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010年以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列为重大专项加速攻坚,并加快推广进程。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生态效应评价等方面,布局了16个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专项攻关,近百名科技人员共同努力,探明了云南蚜虫与蚜茧蜂种群分布特征、主要农作物蚜虫危害规律,解析了蚜茧蜂寄生特性相关的重要基因家族和自然种群基因组遗传多样性特征,为技术研发和应用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繁蚜、繁蜂、量产僵蚜、采集、储运……经过科技人员不懈努力,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历经10余年研究,创建了蚜茧蜂人工繁育技术、突破了冬季保种和提纯复壮技术,破解了蚜茧蜂滞育调控技术瓶颈,创制了效率高、成本低的“成株繁蜂法”和“幼苗繁蜂法”。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均质繁蜂—无损收集—高效分选—自动计数—精准分装—储运释放一体化僵蚜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繁、收、储、运、用全链条专利技术,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蚜虫的高效精准生物防控,开创了一条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蚜虫的新路。
推进生物防治发展生态农业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核心内容为国际首创,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有技术标准引领,有产业化平台支撑,辐射整个大农业。
弥勒市新哨镇新哨社区村民李汝家去年冬季种下的玉米,眼下已长至将近2米高。在李汝家看来,玉米虽然好种、好管理,却害怕蚜虫,对于抽穗期的玉米来说,防治蚜虫是田间管理的关键。
“农作物上的蚜虫与烟叶的烟蚜同属蚜科,投放一次蚜茧蜂可以形成区域性防控。”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自建的蚜茧蜂繁育基地技术员李红玉介绍,这种“以蜂治蚜”的绿色防治技术除了用在烟叶生产中,多年来也用在了服务大农业上。
每年冬季,依托蚜茧蜂繁育基地,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专门为小麦、玉米以及蔬菜、桃树等作物开展繁蜂放蜂作业,免费为村民送去僵蚜苗,开展技术培训。
保山的油菜、通海的蔬菜、禄劝的阳光玫瑰......随着蚜茧蜂产品从烟草走向大农业,该项目以生态农业的方式,助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眼下,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从云南推广到全国,从单一作物应用到多种作物,并实现了周年繁蜂全年放蜂,累计应用超2亿亩,在油菜、十字花科蔬菜、粮食、水果等非烟作物上累计应用1亿亩,100万户以上的农户从中受益。
声音
项目推广以来,在中评鉴评、高级专家咨询会上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认可。
该技术路线合理,方法科学,组织有力,管理规范,建议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
该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研发到应用取得全面成功,为其他作物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该技术成果显著,应用价值高,为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