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云南大理,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苍山洱海、南诏风情。事实上,在这里,烟草科技创新助力烟叶产业转型发展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近年来,大理白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创新体系,围绕绿色发展、数字烟草、产业融合等重点领域,将科技力量融入烟叶生产全产业链,助力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
科技驱动 绿色创新
春耕备耕时节,大理州弥渡县果河公路两旁,不时传来大型旋耕机作业的轰鸣声,已经完成整地理墒的田块整齐划一,静静等待着烟苗的“来临”;在不远处的新街镇北沟箐大理红大科技研发基地育苗棚里,一盘盘健壮的烟苗漂浮在基质液上,等待着移栽进田。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革新,烟叶生产从育苗开始,适时移栽、大田管理、绿色防控、成熟采烤……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实践证明,五谷丰登不能只靠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需要科技助力。”近日,大理州局(公司)技术中心技术人员王德勋感慨道。
今年是王德勋参与推进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品种“育繁推用”工作的第9年。2015年以来,依托重大科技专项,大理州局(公司)立足红花大金元特色品种烟叶种植优势,协同配合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深入开展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工业评价等研究工作,稳步实施推广种植,推动红花大金元特色品种更新迭代。
2022年,定向改良抗黑胫病红花大金元品种“育繁推用”工作进入立项实施、工业验证阶段。大理州局(公司)与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分别在弥渡县新街镇、密祉镇及洱源县三营镇建设了优质特色品种工商研一体化先行示范核心区。
2022年召开的全国烟草科技工作座谈会提出,让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品种是烟叶生产的基础。推动优良品种更新迭代是一项没有止境的研究,下一步,大理州局(公司)将持续探索,不断提升特色烟叶品质。
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生产推广应用往往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技术成果转化带来的成效也是实实在在的。大理州局(公司)围绕建设绿色防控体系、植烟土壤保育研究等方面,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运用,推动烟叶生产绿色转型发展便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大理市海西1.49万亩核心烟区坐落在洱海边,烟叶生产全链条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不仅仅是烟叶生产的需要,更是保护洱海的生动实践。
“到了五六月份,大理烟区通过扦插篮板、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器,释放烟蚜茧蜂、蠋蝽等方式,积极开展绿色防控,发挥绿色植保在烟叶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效防治虫害,撑起‘绿色保护伞’。”大理市局(分公司)生产技术股工作人员杨志娟介绍。
“绿色防控技术既环保又实用,现在还可以通过无人机飞防,更方便啦!”职业烟农李永亮种烟多年,他对生物防控技术的推广非常认可。
海西烟区只是大理烟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理烟区全面构建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绿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2017年至今,他们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144个,2021年实现了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区和辐射区全覆盖。
“以虫治虫”是绿色防控中的“关键一招”。大理烟区除实现蚜茧蜂防治蚜虫覆盖率100%外,蠋蝽示范面积从2019年的500亩逐步扩大到2023年的1万亩,2023年还计划推广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20000亩、叉角厉蝽10000亩、捕食螨12000亩、夜蛾黑卵蜂2000亩。通过“五虫一剂”生物防治技术示范推广,他们不断强化烟草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保障大理烟叶产品质量安全和烟区生态环境安全。
绿色发展,土壤保育是重要基础。大理州局(公司)近年来开展的土壤保育技术攻关与洱海面源污染治理要求不谋而合。近五年来,大理烟区累计推广应用农家肥118.87万亩,增施商品有机肥242.61万亩12.32万吨,累计减少烟用残膜污染290.76万亩2.68万吨,绿色生态烟叶种植在洱海面源污染治理方面发挥了较好示范作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为做好洱海保护、洱海面源污染防治和现代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等工作,2022年,大理烟草科技小院揭牌落成,绿色烟叶生产科技创新再添“新引擎”。
以此为契机,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团队根据植物营养调控原理与作物生长的土壤及其环境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设计,研发了具有作物根际效应激发、养分精准匹配和矿产资源多元全量利用的新型高品质绿色智能肥料。
“去年,我们在洱海流域海西、海北5个大田示范点开展了绿色智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绿色智能肥料的田块较常规肥料田块减少肥料投入50%,烤烟亩产量提高了7%,减少碳排放12%。在2022年示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在洱海流域推广应用2000亩。”大理烟草科技小院工作人员李武琴告诉记者。
数智支撑 管理创新
2022年,大理州局(公司)率先试点建设烤冻多用房,烤房可冷至-10℃、可热至80℃,在非烘烤季用于花果蔬菜的冷藏存储,在烤烟季又作为新能源烤房投入使用,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推动乡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这只是大理烟区新能源烤房创新中的一项。“今年,我们将在环洱海流域通过以补代建的方式,建设电能烤房600座,实现燃煤烤房全替代。”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大理州局(公司)技术中心职工苏家恩介绍,近年来,大理烟区积极发展清洁烘烤,截至目前已经建设了生物质燃料烤房、天然气烤房、醇机类烤房、热泵电能烤房等多种新能源烤房。
为了进一步推动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大理州局(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烟叶烘烤领域的应用,建成了物联网智慧烘烤管理平台,实现烤房信息在线查看、实时监控、远程控制、智能预警等功能,通过数据传输远程调控监测烟叶质量,有效解决了烘烤工艺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以前,在烟叶烘烤季节,熬夜是常有的事儿。如今,通过手机就可以查看烤房温湿度,不用整夜守在烤房边,真是太方便了,希望以后监测数据能够更全面、更精准。”去年,物联网智慧烘烤管理平台在李永亮承包的烤房群试点,对于效果他非常满意。
除了烘烤环节外,围绕烟叶生产全链条、全过程,大理州局(公司)融入全省烟草商业系统“数字烟草”建设大局,借助GIS、移动互联、智能识别等技术应用,从土地确权、合同地块落实、生产资源落实入手,深化烟叶生产全环节应用,在提升烟农服务和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方面成效初显。
在湾桥烟区,烟农黑祖房打开手机里的“香叶智农”小程序熟练地操作起来:“这里是合同网签,这里是烟农商城,可以下单购买复合肥、地膜、烟苗,还可以购买专业化机耕、无人机飞防服务,填上地址和电话就有人上门服务,用起来非常方便。”
烟农津津乐道的智能小程序是在大理烟区试点推广的数字化项目,它集成了政策公示、合同网签、生产预警、补贴兑现、金融服务、保险理赔、预约交售等多项烟农在种烟过程中需要的服务,同时烟农还可以在上面学习种烟知识、购买专业化服务等。
在全省烟草商业系统数字化转型的统一部署下,大理州局(公司)通过手机小程序便捷入口,创新服务烟农形式、手段、内容等,让烟农轻轻松松种好烟。
数字化带来的便捷,不只体现在受益端,也体现在服务端。
“我所服务的喜洲片区5个村共有274户烟农,在烟叶生产动态管理系统里可以查询每一户烟农的基本信息,方便我为烟农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和生产服务。”近日,湾桥烟站生产技术人员张亚斌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烟叶生产动态管理”App。
大理烟区依托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烟叶数字化转型工作,建立起“省—州—县—站—片区”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将网格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结合,实现对生产环节的动态管理及烟农的全面画像,为烟技员开展生产服务、工作督导提供精准支撑。
与此同时,大理州局(公司)还紧密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开发部署了“大理一张图烟区管理平台”信息系统,同步云南省局(公司)“香叶智农”系统的地图地块信息,并对接烟农的合同网签档案,实现对地块信息的多级化管理。
“该系统将烟区规划信息、烟田地块信息、合同网签信息融合进一张图,所有资源档案实现了数图一体可视化管理,只要点击图块就可以查询种烟地块的土壤类型、气象数据、行政区划、种植结构、烟基设施覆盖等14项信息,全面掌握‘在哪里种烟’‘谁在种烟’的实际情况,为稳定核心烟区和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提供精准决策支持。”大理州局(公司)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张文豪介绍说。
平台建设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数据积累是过程,不是结果。数字化转型是管理创新的新命题,在云南省局(公司)推动“数字烟草”整体部署的背景下,大理州局(公司)仍在努力探索、奋力前行。
产业融合 服务创新
烟农要稳定,增收是关键。近年来,大理烟区按照“以烟为主、多元增收”思路,通过发展烟区产业综合体,探索“烟叶+N”特色多元产业组合,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走上了一条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2020年,大理州局(公司)在大理市、祥云县试点建设产业综合体,发展至今全州12个县均建有产业综合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理市海西烟区产业综合体,被国家局评为优秀产业综合体,其建设经验在2021年7月召开的全国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作书面交流。
依托海西烟区产业综合体,大理市局(分公司)建立起“合作社+烟农+涉农企业”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探索开展九品香水莲、适糖米、象牙软香米等产品培育,线上利用“云香萃”等商城,线下重点打造实体终端,让产品搭上了“直通快车”。
2022年,大理市实现烟农收入超过1亿元,烟农户均收入从2016年的2.86万元增至2022年的7.3万元,增长2.55倍;烟农多元增收从2021年的4608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6392万元,同比增幅39%,形成了“烟叶稳收、辅业增收、多元促收”的发展格局。
产业融合发展同样离不开科技力量的加持。大理烟草科技小院在大理市磻溪村落成,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破解洱海保护与农业协同发展、探索高值示范模式。他们在海西建立“烟叶+N”绿色生态种植基地,开展了“烟叶+鲜食玉米、烟叶+油菜薹/富硒油菜薹、烟叶+大豆”等试验示范,种植鲜食玉米、油菜薹的亩产值能达3000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大理烟区还规划了集油菜薹采收、油菜花观赏和油菜籽榨油等多种功能的烟后油菜种植模式,烟后油菜薹作为商品在超市售卖,实现了农产品由田间走向市场,打通了烟后油菜全产业链,探索出了洱海流域一地多用促烟农增收的新路径。
更为关键的是,聚焦粮食安全,大理州局(公司)坚持以烟稳粮、以烟促粮,主动把烟叶生产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和重农抓粮的大格局。
2022年,巍山县局(分公司)抢抓云南烟区实施3.5万亩烟粮协同发展项目的机遇,争取到烟粮协同试验示范项目1万亩,在红河流域5个乡镇规划1万亩试验种植区,其中,种植青贮玉米8300亩、鲜食玉米1700亩,并在庙街镇、大仓镇优选2个核心区和4个示范区。
烟粮协同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云南省局(公司)科技人员、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烟草栽培团队和大理州(县)农业科技部门四方技术力量,大理州烟区在项目核心区建立“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提供技术支持。
“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重点解决区域布局、品种规划、作物筛选、田间管理、成熟采收等技术问题,制定烟粮协同发展试验示范项目烤烟套种玉米技术方案和绿色防控统防技术方案,将烟叶生产中探索、积累的先进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经验应用到烟粮融合发展中,推动绿色种植,努力实现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稳收益。
2022年,巍山县烟粮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实现烟农售烟收入2.86亿元,户均收入达6.99万元。8300亩烟后青贮玉米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1700亩烟后鲜食玉米(含植株)亩均增收2400元左右,有力促进了烟农增收。
绿色生产、数字创新、融合发展……每一项工作,都是大理州局(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与技术赋能推动烟叶生产迭代升级的生动实践。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效能治理、造就高素质队伍,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理州局(公司)主要负责人杨龙祥如是说。
大理烟草工作人员在田间释放叉角厉蝽,防治病虫害。
大理市海西烟区产业综合体内,机械作业、泥土翻飞、鸟儿觅食,一派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景象。
大理烟区推广应用无人机飞防植保。
2022年,大理州局(公司)试点建设的烤冻多用房作为新能源烤房投入使用。
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团队在大理市磻溪村调研稻苗生长情况场景。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