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自主设计、联合研发的烟箱自动套箱设备成功运行,为四川省打叶复烤企业首创。截至目前,该设备运行近120小时,有效满足12000kg生产线对成品烟箱的需求,烟箱破损率0,运行良好。当看着一个个烟箱从套箱机内缓缓“走出”,复烤车间副主任陈华兴及其技术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研发自动套箱机前一直使用人工装箱。
在预压打包工段,工人们正抬起纸箱,费力地把它撑开,然后套上内箱……直到送上生产线,整个过程用时3分钟。采用人工手动装箱方式,每班需4个人操作,三个班生产需12人,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作业强度大,还存在遗漏风险。
陈华兴在检测配置电器模块。
陈华兴通过市场调研后发现,如果购买成品装箱机,费用要比自主研发高出50%,不但前期投资较大,而且需要对现有打包设备进行较大改动,安装好后还可能会影响成品片烟包装。
“能不能自主研发一台设备呢?我们的力量能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万一失败造成损失怎么办?”陈华兴反复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向厂班子做了汇报。
经过分解工作流程、借鉴成熟产品分析后,陈华兴技术团队进一步论证了研发套箱机的可行性,并初步确定了以“自主设计+联合研发”的模式开展项目攻坚。
由于是完全自主设计,并且缺乏整台机器的设计及制造经验,陈华兴技术团队遇到了很多困难,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细化到图纸上,每一个机器的动作都需要反复测试,而每调整一次设计方案,都需要10余次的论证和实践。
“内外箱组合定位精度偏差过大、设备动作间断较长造成作业效率低......,这些问题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针对问题,陈华兴技术团队多次前往设备厂家跟班学习,并反复交流试验。那些时间里,他们废寝忘食,有时为了攻破一个技术壁垒,白天黑夜连轴转,就是这种拼抢的精神硬是将研发时间缩短到仅仅7个月。期间,团队成员面对困难,勇于突破创新,攻克了尺寸检测、开箱装置、自动诊断、故障报警等方面数十个难题,有多少次失败后的推倒重来,他们已记不清了,只有桌子上那一堆堆的设计图纸记录了他们的创新历程。
研发过程中,德昌复烤厂以“师带徒、匠带兵”活动为载体,以机电研究室创新平台为支撑,通过“党建+项目”的形式,组织车间党员、技术能手、青年骨干成立课题攻关组,明确人员分工,全面渗透到项目研发各环节。
经过7个月的奋战,陈华兴技术团队将这台自主研发的装箱机小心翼翼抬到了预压打包机组旁边,车间所有人都围观过来,一睹这台新设备的风采。看到一个个纸箱顺利推送至打包机,大家都由衷感叹团队的创新能力。自动装箱机投入使用后,平均抓取频率达50个/小时,工作效率提升20%,有效保障了生产连续性。同时,装箱人工成本减少50%,操作工劳动强度也大幅减低,包装纸箱更加清洁,完全达到预定设计目标。
“要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凝聚广大员工的创新智慧和创新力量,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下谋求新作为。”四川烟叶复烤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桂冬多次在会上强调。
机电研究室创新平台成为了德昌复烤厂的一个创新孵化器,一个个技术成果从这里被研发和应用,全厂上下燃起了一股创新热情,很多部门都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初步形成了“以平台为支撑”的融合创新体系,不断催生高质量发展动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