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是非洲重要的烟叶生产国之一。眼下正是赞比亚烟叶出售的时候。赞比亚中部和南部烟区多为农场经营,东部烟区多为小农户生产。我曾在赞比亚走访了当地烟区的烟叶农场和种烟农户。
大农场
去年9月,我走访了赞比亚的一家烟叶农场。该农场距离首都卢萨卡100多公里。在坐车去农场的路上,路边随处可见一人多高的茅草随风摇摆,远处冒着浓烟,那是当地人在垦荒。
从大路拐入农场的小路,经过一片杂枝丛生的树林,偶尔出现一棵十几米高的面包树,显得鹤立鸡群,树下几只小羊悠闲地啃着枯草。走出树林后,眼前顿时开阔起来,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麦浪随风翻滚。麦田里的喷灌机伸着长长的“胳膊”给麦子喷洒“甘露”。一台大型拖拉机拖着犁铧在田里撒欢,扬起一路尘土。
农场主卡文·尼伦达穿着灰白色的休闲衬衣,下摆扎进短裤里,晒得红红的脸上挂满笑容,站在路边迎接我们。
卡文带着我们参观了农场。他的农场共800多公顷土地,其中80多公顷种植烟叶、200公顷养羊、100多公顷种树,剩下的全部种植小麦。
我们参观了农场里的烤房群,一排集约化连体烤房打扫得干干净净,烤房里堆着一些铁架子和几条铁轨,这些都是烘烤时要用到的工具。卡文介绍说,烘烤的时候,他们会组装好铁架,把夹好的烟夹挂在铁架上,顺着轨道推进烤房第一个烤室,变黄期后推进第二个烤室,定色完成后推进第三个烤室。每个烤室相连又相对独立,承担不同阶段的烘烤任务,流水线烤房大大提高了烘烤效率。
烤房外面的院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木柴堆积如山,几个工人正用电锯锯断从树林里拉过来的树木,这是在为新烤季储备烘烤燃料。
仓库里,烘烤好的烟叶用木夹整整齐齐地夹着,一直堆到了房顶。几个工人正将用蒸汽回潮好的烟叶送上分选台,动感的音乐从仓库四角的音响里钻出来,分选台旁那些工人伴随着音乐的节拍一边舞动着身体,一边熟练地分拣烟叶。卡文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主动向我们介绍说,非洲人非常喜爱音乐,所以非洲的很多工厂都会在工作期间播放音乐,如果不播放,工人们会罢工的。由于工人们劳动量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长,所以他会定时安排他们休息。
初选台上的工人将回潮后的烟叶去青、去杂,并简单进行分组,然后运送到复检台进行分级,分级后的烟叶被包扎成约200公斤重的烟包进行存储,在约定时间进行交售。
卡文介绍说,平时农场里有100多名比较固定的工人,其中60多人都是从事烟叶生产的熟练工,农忙季节会再临时雇佣一些工人。优秀的熟练工是生产优质烟叶的基础,农场里80多公顷烟叶分早熟、正常和晚熟三个品种,这也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分配劳动力。烟叶收入是农场主要的经济来源,每年大概生产230吨烟叶,产值达80多万美元。
卡文的农场每年7月至9月进行育苗并整理土地,8月至10月移栽,早熟品种从11月开始烘烤。赞比亚的烟草商一般在2月底3月初开始收购烟叶,由于交售地点集中在首都卢萨卡,所以烟叶收购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大概持续到7月至8月。每年生产前,烟草商和农场签约,并根据签约情况提供一部分贷款供农场购买烟叶生产物资,贷款会在交售烟叶的时候扣除。同时,烟草商的技术员会多次到农场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生产过程中,肥料公司每年分三次到农场进行测土,并根据测土结果科学配置肥料。
卡文指着农场旁的河流骄傲地说:“我的农场的烟叶产量这么高、质量这么好,主要是因为有这条河,它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小农户
在赞比亚的烟叶种植者中,既有卡文这样的农场主,也有许多种植规模较小的烟农。我们经历整整8个小时的车程,从赞比亚首都卢萨卡赶到东部烟区茄帕特,参观了当地烟农斯坦勒·马鲁巴的家。
与赞比亚比较富裕的中部地区不同,茄帕特比想象中更贫穷、更落后。路边大片的旷野上零星分布着一些村庄。村里的房子大多是一些建在夯土上的低矮茅草屋。
来到村口,一群光脚的孩子在追逐玩闹。有的孩子在踢球,他们踢的球其实就是用草绳团起来的一个团子;有的孩子在推铁圈,铁圈是用废弃的自行车轮子做的。我们的车辆驶过,孩子们停下奔跑的脚步,远远地盯着我们,表情有些紧张和羞涩,还有一些警惕。坐在门口剥玉米的朴实妇女,也紧张地站了起来,她们端着破旧的簸箕,簸箕里的玉米粒也许就是他们的食物。
三间低矮的红砖房、一个圆形的粮仓、几座新旧不一的小烤房,就是斯坦勒家的全部资产。他家里劳动力比较多,所以生活条件在当地还算比较好的。
斯坦勒匆匆从外面赶回来,肩上扛着锄头,看不出年纪的脸庞上带着一丝拘谨。他把锄头放在墙边,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和我们握手。
斯坦勒是一名老烟农,今年种了3公顷烟田。他带我们参观了他家的烤房,5座烤房各不相同,有土坯的、有红砖的,相同之处是墙体都很薄,有的墙体上还有大大小小的裂缝,里面一些土坯塌了,碎土散落在地上,一些弯弯曲曲的木头堆在墙边。屋顶的茅草杂乱地垂着,留下风吹过的痕迹。我们告诉他,烤房漏风不利于烟叶烘烤。斯坦勒憨厚地笑笑说,每年烘烤前他都会用泥巴把裂缝糊起来。
斯坦勒介绍说,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农机具,所以他种烟都是靠人力,他们家主要劳动力有6个,他的父亲、叔叔还有几个兄弟,家里的11个孩子只有老大能干活,其他的都还小,只能打点零工。家里人都没上过学,也不识字,虽然每年都会有技术员来这里进行培训,但是很多内容他记不住,都是靠经验进行烟叶种植和烘烤。正常年份,他家3公顷烟田能产5200公斤烟叶,大概有15000美元的收入。他说等条件好一点,会安排几个孩子去上学,至少要会识字算账。
我问他们是怎么组织生产的。他高兴地告诉我,烟草商已经和他家签了合同,也提供了一小笔贷款,他家是这一片为数不多的能获得贷款的农户。每年技术员都会通知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育苗,因为缺乏灌溉设施,所以要赶在雨季来临的时候移栽。如果遇到干旱,收成会少很多。烟叶烘烤后,家里的大人小孩一起分选烟叶。收购季来临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村里的几家人一起雇一辆车将烟叶拉去售卖,他也会带孩子一起进城去看看。
热情的斯坦勒留我们吃饭,看着他家锅里熬煮的不多的莎莎(当地一种食物,类似玉米糊糊),我们婉拒了他的好意。我们给他的孩子送去了一些礼物,包括糖果、书、本子和笔,希望孩子们能用这些笔和本子学到更多知识。
我们离开斯坦勒家后,远远地还能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
卡文农场里的工人利用拖拉机施肥起垄。
斯坦勒家的烤房。
作者(右)在赞比亚查看当地生产的烟叶。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