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看不见的“热线”,一头连着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头连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定制化生产”是这条“热线”上出现最多的关键词之一。
近年来,贵州中烟、黔南州局(公司)协同解锁“烟叶定制化生产”密码,探索出了一条以“贵烟”品牌发展为导向,优化烟叶供给方式,提升原料的可用性、可持续性和不可替代性,推动“贵烟”品牌与黔南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道路。
协同推进续前缘
贵定,一座位于贵州省中东部的小城。这里,生态环境优越,拥有悠久的烤烟种植历史。贵定烟叶曾因“金黄粉底色鲜亮,油润光滑细如绸”的特色广受卷烟工业企业喜爱,进入“贵烟”多个主要品规的配方。
“2019年,我在查看‘贵烟’配方时,发现有6个重点品规都用了贵定的优质烟叶。可是一查库存,却发现库存量已经不能支撑品牌配方持续使用了。”贵州中烟原料供应中心主任农艺师徐玮告诉记者。
带着疑问,徐玮了解了贵定烟叶的采购、使用情况,并与贵定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进行沟通。
双方经过仔细分析,明确了问题所在:烟叶种植未有效对接品牌发展需求,致使种出的烟叶品质达不到工业企业要求。
怎么办?贵州中烟与黔南州局(公司)一拍即合,决定以品牌需求为导向,依托贵定烟区的优质生态,种出更符合“贵烟”发展的差异化、个性化烟叶。
从2020年开始,双方按照找特色、定方案、显风格、稳收入、减成本的思路,明确提出打造“贵定生态烟叶”,推动贵定烟叶向好发展。
贵州中烟原料供应中心成立课题组,就打造“贵定生态烟叶”特色农业示范区进行攻关。工商双方围绕彰显烟叶特色,研究关键技术、制定技术方案、落实生产标准,按照品牌需求明确烟叶品质要求,再通过技术手段将品牌需求转化为农业技术标准。
通过几年的努力,贵定生态烟叶生产模式基本明确,贵定烟叶收购计划从2020年的0.6万担提升到2024年的1.6万担,全部调拨给贵州中烟。
“五定六共”优供给
在烟叶定制化生产协同推进过程中,贵州中烟与黔南州局(公司)系统构建了“五定六共”模式。
“六共”即基地共建、方案共商、质量共评、同题共答、品牌共创、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
如何确保烟叶生产收购按工业需求进行、推动定制化开发良性循环,是定制化生产面临的关键问题。双方经过多次研究协商,给出的破题思路是“两鉴一评”工作机制。
“在田间,打顶后15~20天进行一次鉴评,打顶后45天左右再进行一次鉴评。收购前,我们组织技术中心的配方师对烤后烟叶进行评吸,与黔南州局(公司)共同制样,确定收购标准,确保烟叶既符合工业企业需求又能让烟农获益。”徐玮说。
定制化生产关键在“用”,核心在“定”。“五定”定制化生产方式即定品牌,基于工业品牌发展及原料需求,工商共同明确定制化生产烟叶在品牌需求上的原料供给质量定位;定区域,充分挖掘区域生态特色,形成“个性化”定制布局;定目标,围绕工业企业卷烟配方使用情况,结合烟叶质量特色,形成个性化需求质量指标集合;定技术,在定制化生产区域,共同落实烟叶生产技术体系,提升技术到位率,彰显风格特色;定调拨,工业企业全面参与烟叶开发,实施单收、单储、单调、单打,全收、全调、全用。
“我们严格落实生产技术方案,把‘需求语言’变为‘技术语言’,化‘工业语言’为‘农业语言’,让烟农按标准种植,确保满足工业需求。”黔南州局(公司)副经理吕亚梅说。
定制化生产过程中,贵州中烟、黔南州局(公司)尽力平衡工业需求与烟农利益,将传统模式与现代技术结合,用技术手段解决关键难题。
以“增有机减无机、增密降氮、平衡营养、有机无机配比协调、绿色防控”为开发路径,工商双方按照计划、烟农、烟地、物资、设施“五配套”要求,划定生态烟叶生产保护区,连片规模化种植,构建起“贵烟”高端原料定制化生态烟叶生产技术体系。
发展共享赢未来
2月下旬,贵定烟区的气温依旧很低。德新镇晓丰村烟农杨彩祥不时到地里观察一下堆积有机肥的情况,生怕出差错。“这可是我们生态烟的‘秘诀’!”杨彩祥说,“烟叶品质上来了,去年我家种烟纯收入近15万元。”
贵定烟叶定制化生产,始终坚持发展共享原则,让多方受益。2024年,贵定烟区149户烟农户均收入16.13万元,上缴烟叶税517.59万元,有力支撑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与黔南州局(公司)的合作,让贵州中烟找到了破解烟叶品质同质化问题、以差异化原料支撑品牌个性化开发的路径。
2023年,贵州中烟原料供应中心将烟叶定制化生产纳入精造工程课题研究,形成研究成果,进一步指导企业原料保障工作。
目前,贵州中烟已在省内的毕节、遵义、黔西南、六盘水、安顺等多个烟区,省外的广东梅州、湖南郴州、福建三明等烟区开展定制化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原料供给的可用性、可持续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与贵州中烟合作的过程中,黔南州局(公司)充分认识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已经无法用“一片烟叶”满足所有工业企业的需求,必须研究每一家工业企业、每一个卷烟品牌的特点,大力开展烟叶定制化生产。
黔南州局(公司)将“五定六共”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到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合作当中,分别与福建、湖南、河北等卷烟生产企业合作开发特色优质烟叶,定制化生产面积从2020年的0.8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5万亩。
“根据工业企业原料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使贵定烟叶产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吕亚梅说。未来,黔南州局(公司)表示,将努力推动黔南各烟区找到“心仪”的工业对象,争取实现烟叶全域定制化生产。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