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烟洛阳卷烟厂任六一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精密的EPC实操平台、智能的3D打印机、供多人讨论学习的会议桌……在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洛阳卷烟厂卷包车间,有一个“人气超高”的房间,它占地面积不大,容纳的专业设施却不少;人员规模不大,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它就是任六一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5月,以卷包车间原电气维修班班长任六一的名字命名。这虽然只是车间角落里的一个“小阵地”,却在车间技术难题攻关、人才队伍培养、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释放着“大能量”。
人才培养“蓄水池”
为持续强化车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室策划并实施了顶尖人才“领航计划”、后备人员“远航计划”和新员工“启航计划”三个人才孵化方案,因“人”制宜,分阶段分层级开展培育工作,实现人才培养“精准滴灌”。
在丰富学习方式上,工作室也下了一番功夫。依托公司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工作室常态化开展“每日线上答题”“每周案例分享”“每月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定期组织云课堂培训,通过“线上”专业知识分享和“线下”实操案例交流,使工作室成为多渠道、广角度交流学习的“前沿阵地”。
工作室充分发挥联盟平台作用,组织多名青年骨干参与跨单位师徒结对活动。结对后,双方通过“现场授课+网络共享”的形式,定期举办课题攻关、项目研讨、竞赛考评等专题讲堂,全方位提升专业技能。
组织跨单位师带徒活动以来,工作室共计结对师徒11人次,累计授课123课时。在教学相长过程中,共计孵化金叶工匠、河洛工匠、中原大工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23人,让工作室真正成为人才“蓄水池”。
技术攻坚“练兵场”
“1天完成设备卸车入场,4天完成对接组装,9天实现全机组带料运转......”“黄金叶”(国色双中支)落地生产总结中的一段话,概括了新设备入厂调试的效率。
2022年10月,“黄金叶”(国色双中支)设备到厂。为确保新品顺利落地生产,工作室召集车间技术人员组建突击队,克服疫情封闭生产等不利因素,多天驻厂、连班奋战,制定实施“白班+二班”“外协+自主”的双线连班方式,加快设备调试进度,在没有任何中支卷烟生产经验的情况下,交出了9天全机组带料运转的“答卷”。
“内衬纸破损这个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在一次工作室技术攻关会议上,车间负责人强调。
在ZB45包装机五号轮完成烟包裹包前,受机器速度高、包装辅料多、八角烟包特性等因素的影响,频繁出现内衬纸、框架纸相关质量问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收到相关问题反馈后,工作室迅速集中力量开展问题研究。机械、电气、质检联合攻关,研制出了一套烟包内衬纸、框架纸质量检测装置,对四号轮压板处、五号轮弧形板进行改造,增加多个电感、光纤传感器,实现烟包内衬纸破损及框架纸偏移、下陷等问题烟包的在线剔除。
随着一个个难点、堵点问题的解决,工作室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人气越来越旺,久而久之,成了“练家子”们施展拳脚的宽阔场地。
创新共享“大舞台”
创新的本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室持续完善创新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广泛开展创新性活动。面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质量瓶颈问题,工作室成员立足自主创新,根据技术需求,自发跨专业成立创新小组,取得自主创新成果24项。
协同创新与知识共享是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工作室牢牢抓住这一点,充分发挥工作室交流共享平台作用,与安阳、漯河、驻马店等卷烟厂工作室成员开展多维度技术创新,共同完成了“提高包装机小盒密封性和降低烟支重量标偏”等技术攻关项目6项。
在多方技术资源共享互用下,原始创新、协同创新技术成果竞相涌现。近年来,工作室共完成科技成果5项、技术革新项目12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2项。仅2023年就实施了“五小”项目105项,申报专利技术25项、软件著作权4项。
此外,工作室还不断吸收数字化相关专业人才,持续深化实际场景应用。聚焦工作效率提升,工作室开发的车间备件管理系统和数据看板即将上线运行。
再看任六一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它已经不只是局限在几十平方米的那块“小阵地”,它是一种传承、担当、创新精神的体现,驱动着车间各方面工作不断提升,为企业智能制造升级和数据驱动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能。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