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香烟是什么?是烟民嘴上的日常食品?还是反烟人士眼中的毒品?抑或只是商人眼中的普通商品?总之,香烟似乎是个矛盾的存在,有人离不开,有人碰不得。2015年6月,北京开始实施最严控烟令,不但规定所有公共场所室内禁止吸烟,且加大处罚力度,派千名监管员监督执法。那么,面对这么一个既有人爱,又有人恨的物品,国家实行最严控烟令的效果到底怎么样?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吸烟?笔者认为,对此我们应辩证看待。
想必大多数孩子跟我一样,第一次知道香烟这个词,都是从长辈那里得知的。年幼的我们被告知吸烟有害健康,小孩子不可以抽烟,但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长辈自己还是要抽烟呢?逢年过节时,互递香烟表示友好;结婚生子时,散烟给客人表示尊敬;独自休闲时,抽烟可以排解烦闷。喜事临门时抽“喜烟”,心烦郁闷时抽“闷烟”,香烟的魔力还真大。那时的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希望能够快点长大,亲身体验这具有魔性的东西。
生平第一支烟是在大学时期抽的。大学生告别了多年的苦学模式,开始了相对自由的叛逆生活,不少学生抽起了香烟。有的为了消遣,有的为了耍帅,有的竟已是多年的老烟民,还有的纯粹是为了跟风。在室友二手烟的长期熏陶下,本人也有模有样地尝试了一支香烟。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说的会咳嗽,而是有浓浓的烟草味蔓延进身体,很是享受,甚至有点迷醉的感觉。那时看到别人抽烟并不反感,反而觉得是一件很酷很享受的事情。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宝宝,每当看到街上或餐厅里有人抽烟,总会退避三舍。成年人吸烟是自由选择,可是烟草对孩子的发育存在不良影响,不能让孩子被动吸二手烟。所以,不少人呼吁吸烟人士在公共场所要有节制。最严控烟令出台后,收获了不错的效果。据实地调查得知,大多数餐厅已贴上禁止吸烟的标识,偶有犯烟瘾的客人掏出香烟后,服务员也会在第一时间上前劝阻。客人虽有不满,不过基本都会配合餐厅服务人员的建议,灭掉香烟。可见大家的法律意识开始增强,禁烟效果明显。
从幼时的好奇,到大学时期的尝试,又到如今的远离,可以说,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香烟。有人喜欢香烟,因为它能减缓疲劳,让人忘却烦恼,还能激发人的写作灵感。不少文人墨客都是在香烟的陪伴中,写出诸多流传千古的名著。不可否认,也有很多人讨厌香烟,他们反感烟草的味道,认为吸烟就是吸毒,甚至把很多问题的原因都归结到香烟上。
当今社会不提倡吸烟,不过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该提倡自由吸烟。我们反对不顾及他人感受的吸烟,尤其是要处罚那些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国家出台禁烟令,很好地保护了公民的权利,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所以,请辩证看待吸烟这件小事儿。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