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国城市报报道 5月31日,时值第30个世界无烟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一项名为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ITC项目)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地区工作场所有人吸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降幅有限。工作场所有人吸烟的比例低于农村地区,但昆明工作场所有人吸烟的比例最高(80%)。
18城出台“控烟条例”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有18个城市制定了地方性无烟环境法规、规章,覆盖了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对国家级立法的有效实施提供经验。
“这在保护人们免受烟草烟雾危害方面取得了进展,具体表现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二手烟暴露率下降及城市家庭内禁烟比例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评价称。
据了解,2015年以来,北京、深圳、上海相继颁布“最严”控烟条例,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徳认为,此举是实现公共场所全面保护公众免受二手烟危害的重要一步。
2015年6月,北京出台了“史上最严”控烟令,规定“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且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据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市卫计委监测,《条例》实施后上海所有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由21.5%下降为14.9%,呈显著下降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中,只有广州还未实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不过据记者了解,广州市正酝酿修改《广州控烟条例》,市内全面禁烟指日可待。
专家认为,多年的禁烟虽说取得一定成效,如无烟场所张贴禁烟标识,为烟民设置吸烟区等等,但不能不承认,禁烟的“任重道远”确实并非套话和虚言。尤其是像禁烟这样的法规,如果不能成为民众自觉的行动,有效性必将大打折扣。而在实操中,加重营业场所和物业权属人的监督、劝阻责任无疑应放在首位,让责任人真正负起责任,显然比使用有限的执法队伍更现实也更有效。
梁晓峰也指出,控烟进程仍待加速。2006至2015年间,ITC项目对中国成年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进行了5轮调查。结果表明,尽管控烟政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迫切需要继续采取强有力行动应对烟草流行,保护人们当下和未来的健康。
全国性无烟条例亟待出台
ITC报告显示,尽管近年来公共场所吸烟率有所下降,但大多数成人和儿童仍未能免受二手烟的危害。
早在2014年11月,国家卫计委就起草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次拟制定行政法规在全国范围全面控烟。
2016年11月,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曾估计,全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正在立法进程中,有望年内公布实施。
2017年已过半,全国性“无烟法律”还在路上。根据ITC项目调查,中国民众对控烟政策支持度总体向好,超过3/4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支持推行更多控烟措施,吸烟者对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度也在增加。
“我们建议,参考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全面无烟法规,实施全面的全国性无烟法律,同时开展强有力的、严格的执法工作,让全国百姓尽早受益。”梁晓峰说。
“全国18个城市的地方性控烟条例对国家级立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经验。”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向封面新闻透露,国家卫计委正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组织修改、评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推动条例尽快出台。
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项目建议,参考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全面无烟法规,应实施全面的全国性无烟法律,同时开展强有力的、严格的执法工作。采用覆盖烟盒包装至少50%面积的大型图形健康警示。设计开展更多的公众教育行动,以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并鼓励戒烟。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