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性控烟 > 正文

“拼了命控烟”为何新增1500万烟民?

2016年01月13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卫斌
A+ A

  烟草在线据新华网报道  近日,由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无烟草青少年运动联合主办的“上海无烟立法记者培训班”在沪举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在培训班上披露,最近这5年来“拼了命控烟”,但吸烟率纹丝不动,而且还新增了1500万吸烟人口。

  最近几年,各地纷纷出台控烟条例或禁烟暂行规定,但效果甚微,有些地方控烟条例出台以来,尚未开出一张罚单。《兰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仅有一处公共场所和一名个人,因违反控烟条例分别被罚款2000元和50元。北京“最严控烟令”实施7个月以来,控烟情况也不是很乐观。澎湃新闻从北京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本进处获悉,从2015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市执法部门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73376人,对单位和个人处罚金额达777700元。

  7个月出动7万余人,对单位和个人处罚金额70来万,平均每个月罚款10万,如果平均到每个卫生监督人员的头上,只有10余元。这点钱,与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督成本相比较,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一边“拼了命控烟”,一边却是“吸烟率纹丝不动”,甚至新增了1500万的烟民?出现这种控烟尴尬局面,有关方面要不要反思控烟方式?

  控烟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源头治理。但是,让烟草企业、烟草专卖店关门大吉,显然又不太现实。一来影响财政税收,二来影响一大批人的饭碗,最最主要的,超过3亿的庞大烟民群体恐怕也不答应。

  既然烟草企业不能关门,当下各地出台的控烟条例,就有点“围魏救赵”的味道。本来就是迂回策略,如果执法不力,控烟必然“失控”。这也是北京市控烟条例尽管号称“史上最严”,还是没有能够真正落地的原因。虽然北京“最严控烟令”将执法主体从卫生监督所扩大到相关部门,并且要求烟草专卖、工商、市政市容、公安、教育等部门都要履行法定控烟责任。社会组织、场所经营者、烟草产品制售者及个人都对控制吸烟负有法律责任。遗憾的是,目前的状况似乎还是卫生监督所单打独斗。七个月之内,北京市执法部门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73376人总数是不少,但日平均不过300人。这对于北京2000多万的流动人口和数百万流动人口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再加上某些公共场所从自身利益考量,不愿劝阻消费者吸烟,控烟条例落地面临现实挑战。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下各地控烟所遭遇的尴尬,说白了还是缺乏壮士断腕的勇气与决心。这也是卫生监督部门“拼了命控烟”,吸烟率却纹丝不动,甚至还新增了1500万吸烟人口的症结所在。既然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只要全国一盘棋,从国家层面对控烟进行立法,就一定会扭转当前“控烟失控”的尴尬局面。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