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搜狐网编辑整理 近日,全国医学院戒烟策略与政策讨论会在杭州召开,会议聚齐来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大学的国内一流控烟专家,还吸引了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技术官员、国际防痨与肺病疾病联合会官员。开这样的会,为的是找到一条能对付中国吸烟者的最佳戒烟路径。
九成戒烟者非自愿
每3个15岁以上的人里,就有1个人吸烟,每年有6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这一数字在18年后预计涨到800万。中国是全球头号吸烟大国,无论男女老幼,3个人里有1个是吸烟者,男性吸烟率更高达60%。
令人看到希望的是,最近15年来,成功戒烟的人实现了倍增:1996年,中国3000万人戒烟,2002年为4200万,如今攀升到6100万人,这个数字占到了所有吸烟者的16.9%。
正如大家感受的那样,戒烟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高达半数的吸烟者尝试过戒烟,其中只有约三分之一的人成功。
为何戒烟成功率不高?有一个数据引发了与会专家的注意:调查中,仅有5.1%的吸烟者表达了戒烟意愿,超九成戒烟者或是迫于爱人、父母、子女、同事、领导的压力,或是因为疾病向身体拉响警报。
药物+门诊效果一般
20世纪90年代,药物戒烟法在西方国家流行,戒烟门诊也随之兴起,这种药物+门诊的戒烟模式慢慢传入中国,但不多久,戒烟门诊因无人光顾而多数关门。
调查显示,仅3%的戒烟者寻求药物和医院的帮助。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教授杨廷忠说,世界卫生组织把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但是,在中国,没几个吸烟者把自己当成病人。普遍的观点是:戒烟,完全可以自己搞定。
戒烟真的能不依靠任何帮助吗?专家们的看法是“能”。吸烟者有两大依赖,一是依赖烟草中的尼古丁,二是依赖吸烟这种行为。尼古丁在医学上算作弱成瘾物,人体对它的依赖比冰毒、海洛因要弱得多,离开它,人体对短期的不适完全顶得住。吸烟的行为在一定社会情境诱惑下发生,经过千万次重复后强化为吸烟者的固有行为模式,离开烟草,会觉得早已习惯的行为被改变。改变和修正行为,依靠精神和毅力完全行得通。
杨廷忠说,靠精神和毅力戒烟契合中国文化,中国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认为“人定胜天”。
戒烟动机从何而来?
中国人不缺毅力,但戒烟的动机奇缺。调查显示,有强烈戒烟意愿的人,除极少数重度尼古丁依赖者,都能获得戒烟的胜利。
政府、单位、家人、朋友能刺激吸烟者萌发戒烟的念头:
政府若大幅提高烟草价格,可让吸烟者不堪承受而少抽,若在烟草包装上使用更有冲击力的吸烟警示图片,减少吸烟者的快感;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更多设置禁烟区,可围剿吸烟者的精神防线;
中国人的个人行为往往受家庭成员制约,因而,妻子对丈夫、女儿对父亲的戒烟劝告很重要,同事和朋友给予的压力也有效果。
给医学生上控烟课或可提高控烟水平
与会专家提出,戒烟要靠路径。我国目前有183所大学招收医科本科生,对医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控烟教育,将大大提高全国的控烟水平。
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自2007年开始,支持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在全国医学院校进行控烟能力建设,已完成两期并正在开展第三期彭博减少烟草使用危害倡议行动项目。他们已在全国的31所具有公共卫生专业的大学完成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并与当地疾控中心合作,进行了无烟校园建设。目前,正向60所大学的临床和护理等更多专业推广,该项目参与学校已达91所,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临床劝导3分钟 戒烟率涨30%
看病时,医生若劝导吸烟者3分钟,戒烟的人会上涨30%,劝导3-10分钟,戒烟率增加六成,医生的话果真那么管用?杨廷忠说,在中国人心中医生是健康问题权威,且求医的人往往健康已经亮起黄牌,此时对于健康的劝告最容易接受。
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已找到一个临床劝导方法,这套办法在吸烟者常光顾的呼吸科、消化科用起来格外奏效。劝导过程是这样的:
看完病后多问一句:“你抽烟吗?”接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抽烟危害数据、图片,告诉患者,你应该坚决戒烟。往往得到答复,“戒烟很难吧?”医生打消疑虑,“尼古丁实力不强,你一定行。”
浙江大学搜集了中国吸烟者常见的30多种托辞,各自找出了应对之策。排在第一位的是社交应酬免不了抽烟,拆解之术是“高端人士多数不仅不吸烟还反感吸烟,烟卷的应酬只能在中低层次圈子。”
还有人说吸烟能缓解压力,医生会说,尼古丁短时间能让人放松,但烟草中有毒物质会让大脑供血不足,促进血管收缩,让人越抽神经越紧绷。
有少年说抽烟很潇洒,医生抽出一张黄牙图片:“这是你抽烟5年后的牙齿,潇洒吗?”
在戒烟过程中,吸烟者可随时给医生打来求助电话,这时,他的一切不适症状都可通过毅力,散步、打球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战胜,医生所需要给予的,唯有信心。
中国的医生们极少接受过专业的戒烟培训,浙大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正在全国医学院中培训一批戒烟使者。如今,全国183所招收医科本科生的大学中,已有91所开设了控烟必修课、选修课,只需要上16节课,他们就能成为专业的戒烟劝导师。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