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中国烟草》报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有69年历史的苏联解体了。苏联解体后,陆续成立了12个独联体国家,俄罗斯便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俄罗斯有1.437亿人(2014年1月),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烟叶进口国、第二大卷烟消费国、第三大卷烟生产国。俄罗斯在私有化、市场化过程中取消了烟草专卖制度,对外全面实行开放、自由,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民族企业丧失殆尽
“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普京)。卢布狂跌,物价飞涨,经济陷入崩溃,成千上万的贫困者流落街头,“经济倒退了差不多20年”。
面对严峻形势,俄罗斯推行了疾风暴雨式的私有化改革。但是,“在私有化之前没有对企业做过资产评估,企业卖得基本上一文不值”。全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却只卖了72亿美元,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售价只有1300美元。“这是一次世纪大拍卖,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迅速、最疯狂的私有化,这是疯狂瓜分和掠夺全体人民财产的强盗行为”,“是对国家财富前所未有、厚颜无耻的大抢劫”。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俄罗斯烟草私有化改革方案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合资、合作、出售和关闭、破产。到2001年年底,俄罗斯烟草行业的外资总量已经超过15亿美元,其中:菲莫公司和日本烟草都接近5亿美元,英美烟草和利格特·杜卡特分别为3亿美元、2.3亿美元。截止到2002年7月1日,俄罗斯共有157家企业有卷烟生产许可证,其中有89家在进行生产。但仅仅1年之后,估计就有40-50家国有卷烟厂破产或被兼并。2004年8月9日,阿塔迪斯以1.4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在俄罗斯取得巨大成功的本土烟草企业——巴尔干之星80.75%的股份,至此,俄罗斯本土烟草企业已经丧失殆尽。
树欲静而风不止,巨头竞争在继续。2007年,菲莫烟草又追加4000万美元投资,在俄罗斯烟草行业的总投资超过8亿美元。到2008年,已有6万名左右的员工在俄罗斯数十家工厂为跨国烟草公司打工。英美烟草虽然已投资5.2亿美元,但还打算在2014年再投资1.7亿美元以上。2010年,韩国烟草俄罗斯公社投资1亿美元、占地10.4万平方米、设计产能为100亿支的企业开始投入运营。可以预计,为了牢固占领、巩固和扩大俄罗斯烟草市场,跨国公司的投资还会继续增加、调整。而民族烟草资本受到了极大削弱、淘汰,昔日的国有烟草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投资权、控股权等“制空权”的丧失和民族企业的集体陷落,必然带来大量利润的流失,俄罗斯烟草行业的利润基本上全部被跨国公司所占有。2012年,日本烟草16%-18%、菲莫烟草9%、英美烟草8%、帝国烟草5%的利润都来自俄罗斯,俄罗斯已经成为这些跨国烟草公司的利润驱动点和重要“聚宝盆”。面对被牵走的“国库中的奶牛”和滚滚而去的巨额利润,“国家没有得到什么东西”,俄罗斯财政部门和本土烟草企业只能望“洋”兴叹,无可奈何花落去。
跨国公司你争我夺 本土品牌荡然无存
在私有化和对外开放之前,俄罗斯烟草市场上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货”,但仅仅10年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变化。2002年,仅菲莫公司的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份额就达到23.8%,几乎是“四分天下有其一”。2005年,日本烟草、菲莫公司、英美烟草和加拉赫“四大巨头”占俄罗斯卷烟市场的67%。到2010年,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俄罗斯近90%的烟草市场。2011年,“四大巨头”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到92.1%。2012年更是超过95%,其中仅“四大巨头”就达到93%(分别为36.5%、26.6%、20.6%、9.3%)。2013年,位居前三的跨国公司在俄罗斯市场上的份额分别为36.3%、26.1%和21.2%,总计超过83%。俄罗斯烟草市场几乎完全被跨国公司瓜分、占领。
为了迅速占领俄罗斯市场,控制品牌销售的“咽喉”,跨国公司抓住可以自由获得流通渠道的机会,有的利用当地优势生产国际品牌,有的每隔三四个月就推出几个中等价位的新品牌吸引顾客,有的狠抓关键品牌的引领作用,有的则另辟蹊径,通过收购、兼并其他品牌的办法,使市场份额迅猛增长,有的则新建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或入股销售巨头,大力实施品牌策略。2013年12月,菲莫烟草和日本烟草分别向俄罗斯最大的卷烟经销商——大都会公司投资7.5亿美元、购买20%的股份。
“月亮弯弯照高楼,几家欢喜几家愁。”面对跨国公司的高歌猛进、旗开得胜,俄罗斯本土企业却节节败退、哀鸿遍野。“从上世纪末起,俄罗斯国内独立卷烟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开始大幅下降,从1990年的100%下降到2001年的42%,到2009年则下降到仅有7%”,2013年的经营收入仅占5%。2013年,俄罗斯卷烟市场上大约有300个品牌、1000个规格,但畅销牌号基本上都由跨国公司生产、销售和控制,民族品牌基本上销声匿迹、荡然无存。
卷烟生产大起大落 生产过剩资源浪费
苏联的解体,是“病人死在了手术台上”,“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普京)。对于俄罗斯烟草行业来说,最突出、直接的表现,则是卷烟产量低下,供应严重不足,市场低迷,不得不依赖进口。1996年,全国卷烟市场缺口超过三分之一,高达1281亿支(256.2万箱),创造历史最高值。但仅仅3年之后,到1999年,全国已生产卷烟2831亿支(566.2万箱),居世界第6位。此后,跨国公司仍继续大规模投资、生产,使卷烟生产能力很快成倍增长。到2001年,全国卷烟产量迅速增加到3740亿支(748万箱),生产能力超过600亿支-700亿支(120万箱-140万箱)。结果,到2001年年底,卷烟库存高达8-10亿美元,销售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最后终于爆发了价格战,很多烟草企业不得不停产歇业,本土企业出现新一轮倒闭潮,导致设备严重闲置、资源浪费。
实物生产如此,价值表现亦然。“俄罗斯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堪称20世纪最为严重的大国危机”(日本NHK),使俄罗斯自由放任的烟草行业雪上加霜。1998年俄罗斯卷烟市值为65亿美元,但到2001年却跌到43亿美元,2002年又恢复到50亿美元左右。在烟草生产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中,俄罗斯本土的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屡次受到重创。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烟草行业全线失守”
在烟草农业方面,俄罗斯烟叶生产几乎是一片空白,99%的烟叶依靠进口,是世界上最大的烟叶、香料烟进口国。2010年,俄罗斯进口烟叶23.7万吨,总价值达10.1亿美元。随着烟叶进口量的增加,价格也水涨船高,从2007年的平均每吨3000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每吨4200多美元,进口成本不断增加。同时,由于俄罗斯卷烟消费者的口味发生根本变化,从以香料型卷烟为主转向以混合型卷烟为主,传统的香料型卷烟销量锐减,烟叶进口结构彻底改变,这如同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削弱和打击了本国烟草农业的发展。
在烟草废料加工、辅助材料生产等方面,配套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民族企业匮乏,产业链不够完整,跨国公司乘虚而入,快速占据主导地位。比如,仅日本烟草在叶列茨薄片厂年加工量就超过1万吨。
在烟草批发和进出口方面,企业多、规模小、市场乱、管理松散。全国1000多家企业“抢饭吃”,竞争激烈而混乱。仅2001年和2002年上半年,俄罗斯从事烟叶进口的公司和个体企业就分别多达188家和133家,累计进口烟叶25万吨、烟丝8700吨,加上薄片、膨胀烟丝、膨胀梗丝、烟草废料等,进口严重大于需求。跨国公司“有自己的供应商,在当地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利润丰厚,但它们不从当地市场采购烟叶,这导致了贸易不平衡”。
总之,跨国公司基本上控制了俄罗斯烟草行业的农工商、内外贸、产供销等上下游各个环节,民族烟草企业几乎集体沦陷、全线失守。
烟草政策不断变化 控烟效果未达目标
针对国内烟草市场不断被跨国公司瓜分的严峻形势,俄罗斯也曾经试图加以管理和挽回。
2001年前,俄罗斯曾经试图制订包括控制烟草生产在内的烟草专卖法令,但一直没有获得通过。2001年年初,国家杜马在下议院中又提出,联邦政府应成立专卖机构,对烟草的生产和销售实行专营。但这种建议遭到了一些“专家们”的反对:“烟草工业不需要在政府的指令下生产和销售……”经过长时间的争吵、辩论,2002年年底,俄罗斯经济政策委员会终于起草了关于烟草流通的专卖法令,其目的在于阻止国内外烟草和卷烟批发方面的不公平竞争,改变过去对国有烟草企业的歧视性做法,对各种投资类型的企业一视同仁,使烟草行业多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新法令的初衷很好,但未获得通过。
俄罗斯烟草政策变化快、变化多,即使已经控制俄罗斯市场的跨国公司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抱怨不断,呼吁俄罗斯“制定整个烟草业的规则”。
在打击走私和控制烟草消费方面,总体上也未达到预期目标。“目前非法卷烟市场份额大约为4%-5%,在5年内,估计这一数字将会达到20%-25%。”“在过去20年内,俄罗斯烟民的数量虽然减少了44万人,但现在大约65%的成年男性和30%的成年女性仍然吸烟”,吸烟率仅次于孟加拉国,居世界第二。“50%的青少年吸烟”,“4400万烟民中有接近一半的人平均每天消费1包或者更多的卷烟”,“而且他们中85%的人在20岁之前就开始吸烟。”
体制绩效相对较差 管理制度总体不佳
跨国资本的大规模进入和市场控制带来的更为深远、潜在的影响在于俄罗斯政府对烟草行业的失控,必然削弱国家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